白兰花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见戏思故人雅芳毓桃李戚毕艺术珠联璧合 [复制链接]

1#
1月7日晚,气温零下7度,宁波天然舞台,一场名为“戚毕艺术珠联璧合70载系列活动长三角戚毕经典剧目寻根行”的晚会,一片似火情怀,一腔缠绵情意。来自全国各地的戚毕传承人与戏迷,见戏思故人,衷肠互倾诉。

丁小蛙剧照。吴颖超摄

那“醉”的戏迷

60后、70后江浙女人的少年青年时代,多多少少听过看过越剧,说起越剧的流派,很多人也头头是道,甚至会哼唱几句。当然,不是所有的流派都唱得了或唱得好,比如《红楼梦》中宝玉唱的徐派,高亢激烈,外行常常容易唱得又尖又细跑了调。又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英台唱的傅派,华美婉转,也不好模仿。

但若提起“有了金、有了银,你安心勤读过光阴”“相爷堂内把话传”等唱词,就几乎可以脱口而出,怎样唱都有几分像模像样。因为它们是戚派毕派唱腔,戏迷心中特别亲近朴实的越剧流派。故而,在这台寻根行晚会上,时不时有台下观众跟着哼唱,到了某些经典段落时候,几乎全场在合唱,很是热闹。

观众中,有不少来自乐清的戏迷,除了迷恋戚派毕派,还为了毕派创始人毕春芳先生的爱徒、乐清籍上海越剧院名小生丁小蛙而冒着严寒来。虹桥的赵薇和金小丽,是丁小蛙20年的戏迷,虽然晚会有直播,但她们还是放下手中的生意,坐动车到宁波,一定要人在现场的感觉,一定要上台献束花、合个影才过瘾。

戏迷中还有很多年轻人。当晚,十多个小后生忙前忙后做义工,90后的章孝天等人负责舞美、服装、头饰、化妆等。开演前,看到4个男孩子在化妆室为0多名演员一个个化着戏曲妆,很多观众纷纷好奇地来围观,惊叹不已。章孝天原来在银行上班,因为喜欢戏曲,成立了戏曲工作室,招募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当晚,他的小伙伴们承包了场务。

浙江育才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陈建军从12岁开始就喜欢戚毕派。认识丁小蛙是在她的抖音直播间,看了她的演唱后便引为知音,更觉得戚毕来宁波寻根意义非凡,主动协办了这场活动。

因为戚雅仙、毕春芳都是宁波人。年,以戚、毕为首的上海合作越剧团就曾在天然舞台演出《王老虎抢亲》。

郑蒙蒙、潘怡剧照。吴颖超摄

那“美”的传承

紫燕舞雅仙,黄莺鸣春芳,这场唱腔朴实流畅深沉含蓄明朗豪放、舞台艺术形象栩栩如生的戚毕派经典演出,让人瞬间穿越时空,回到年的那情那景那个鲜亮时刻:

年轻的戚雅仙(周小洁扮演)和年轻的毕春芳(丁小蛙扮演)在瑞金剧场演出越剧《龙凤花烛》。

彼时20刚出头的戚毕二人,合作推出了“白血双玉”四大经典,即《白蛇传》《血手印》《玉堂春》《玉蜻蜓》,脍炙人口,也为戚毕在越剧史上写下重要一册奠定了基础。

余姚越剧团的戚派再传弟子潘怡和杭州越剧院的毕派再传弟子郑蒙蒙表演了《玉堂春》选段《游园初遇》,宁波小百花越剧团戚派再传弟子吕学文和毕派再传弟子郭璐玮演出《玉堂春》里的另外一个名段《关庙重会》。两组生旦,一样的青春鲜亮,一样的努力接棒戚毕派。

中国戏曲梅花奖得主、戚派传人王杭娟和丁小蛙表演了包含巧思和深情的《血手印》选段《花园会》。当晚作为嘉宾主持的傅幸文不仅和观众分享了不少其母亲戚雅仙与“毕家姆妈”之间的故事,还表演了《玉蜻蜓》选段。声声丽曲敲寒玉,句句妍辞缀色丝,这些经典选段,赢得了全场一次又一次的热烈掌声。

上世纪80年代,戚雅仙、毕春芳在原合作越剧团的基础上,重建成立了静安越剧团,先后排演了《光绪皇帝》《卖油郎》《玉蜻蜓》。两位年逾花甲的艺术家再次焕发艺术青春,携手在舞台上又创造了一系列艺术经典。丁小蛙演唱《卖油郎》的选段“叹五更”,唱出了卖油郎情深深意切切一片痴心爱念。这台戏,是丁小蛙艺术上的一个新高峰,在原汁原味的传统基础上化学反应出轻松的现代感,当然,丁小蛙塑造的憨厚真诚可爱的卖油郎人物形象非常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

在越剧界,戚毕组合被称为“解放牌”,因为她们的“合作”几乎是紧跟着新中国成立的脚步诞生的。而戚毕艺术的崭露头角、成熟发展、名扬四方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新中国的舞台艺术发展历程。

“探索、创新”也始终是戚毕的艺术特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越剧的骨子老戏,几乎所有的越剧流派都曾经在舞台上演绎过。虽有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几位“大姐”珠玉在前,但戚毕流派的《梁祝》有自己的探索和新意,凭着鲜明的流派特色,在专业或业余舞台上流传至今,魅力独特。当晚,王杭娟以及众戚毕派弟子表演的《梁祝》选段《楼台会》《十八相送》更是证实了这一点。

那“痴”的丁小蛙

作为毕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把师恩牢记心头的丁小蛙,近些年和戚派传人戚雅仙之女傅幸文一起,一直在努力戚毕派的传承事业。这次系列活动的举办,丁小蛙就是主力担当。

这些年,丁小蛙在传承这条路上越走越广。她已经全面传承了毕派代表作《王老虎抢亲》《三笑》《卖油郎》等一系列作品。年,她参与策划组织了以“传承和发扬”为主题,由上海广电公益媒体群、上海戏剧家协会、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上海广播电视台等主办的“春华秋实满庭芳”越剧毕派艺术演唱会。90岁高龄的越剧毕派创始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毕春芳先生亲自登台,一大批越剧人齐聚一堂共献艺术精品,传承展现传统毕派艺术精髓。年,在专家的指导下,丁小蛙对毕老师的艺术作品进行了系统梳理。

丁小蛙还培养苗子、招收弟子。今年26岁的杭州越剧院小生郑蒙蒙是丁小蛙的同乡,乐清柳市镇东仁宕村人。小时,蒙蒙的同学送了她一张丁小蛙的《王老虎抢亲》碟片,看了这戏后,喜欢越剧的蒙蒙坚定了要去唱戏的决心,更是将丁小蛙视为自己的超级偶像。郑蒙蒙上了嵊州戏校,正式学唱毕派,更有了借口“盯牢”偶像,并找到了丁小蛙。丁小蛙不厌其烦、毫无保留地辅导这个极具潜质的毕派新生代,后来蒙蒙成为了毕先生见证下丁小蛙收下的再传弟子。

丁小蛙还架构非遗传承的文化布局,在拓宽交流渠道通道、优化传承组织、创新互动模式等方面下功夫。在纪念越剧诞辰周年时,丁小蛙推动了“南花北移”项目的落地,启动北京凤鸣越剧戚毕派大师班。成立了“雅歌春韵”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