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兰花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就让我为你写一首诗 [复制链接]

1#
网站运营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354.html
文:梁景春南方多山,山上生长着许多山茶,每当到了春天的时候,山茶花就开了。山茶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植物,不管在哪里都能生长。别名叫曼陀罗树,或茶籽树。山茶花是在农历三四月份开放,而且花期很长,一般有四十天左右。山茶花五颜六色,非常好看。有深红的,有粉红的,还有白色的。每朵山茶花里,小花瓣中都藏着浅黄色的花蕊,绽放着笑脸的山茶花.几十片心形的花瓣叠叠层层,开得芬芳馥郁,开得欢快舒畅。满树的山茶花在微风中摇曳着,好像跳起花的舞蹈,让人赏心悦目。好花还得有绿叶来陪衬,山茶花在满树的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耀眼夺目,看得人都醉了。记得在农村生活的时候,每当春天上山去砍柴,只要看到开了满树的山茶花,就被吸引住了,不由驻足久久地观看。鲜艳的山茶花总是让我想起那些美丽的盆景。山茶花不属于名贵的花,但的欣赏价值不亚于牡丹和玫瑰。古人写山茶花的诗有很多,但我喜欢的是陆游的一首:东园三日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惟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我还很喜欢散文家杨朔写的《茶花赋》,这是一篇语言优美,意境悠远的好文章。请看文中对茶花的描写:“花事最盛的去处数着西山华庭寺。不到寺门,远远就闻见一股细细的清香,直渗进人的心肺。这是梅花,有红梅、白梅、绿梅,还有朱砂梅,一树一树的,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白玉兰花略微有点儿残,娇黄的迎春却正当时,那一片春色啊,比起滇池的水来不知还要深多少倍。究其实这还不是最深的春色。且请看那一树,齐着华庭寺的廊檐一般高,油光碧绿的树叶中间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样红艳,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这就是有名的茶花。不见茶花,你是不容易懂得“春深似海”这句诗的妙处的。“作者借花抒情,采取对比、烘托的手法,把茶花放在百花之中来写,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作者先写花后写人,从茶花的干粗花繁、生命顽强,使我们想到祖国根深叶茂、万古长青、巍然屹立,从茶花的栽培人身上,使我们牢记、崇敬、感谢“美化我们的生活”的人。茶一般都是野生的,在郁郁葱葱的山林中,到处可见这里一棵那里一株的山茶树。山茶花盛开的时候,满山满坡成了花海,姹紫嫣红,争奇斗艳。茶花凋谢后,就会长出一个个茶籽,到了秋天,茶籽就成熟了,人们背着竹篓上山去采摘。茶树结出的果实用来榨油,南方许多人家食用油多是茶籽油。就像北方多产芝麻油一样,市场上出售的多是茶籽油。茶籽油的油色晶莹亮黄,香气浓郁,有”香茶油“的美誉,是上好的植物油,据说脂肪含量低,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胡萝卜和其它抗氧化剂,还可用于防治高血压。我在乡村当代课教师的时候,就去搞小秋收,和老师们一起带领学生上山去摘茶籽,然后用茶籽去榨油。老师一个学期的食用油就解决了。就像庄稼有丰收年,但有时候也会因年成不好而欠收。有些果树亦是这样。去年结的果子多,今年就可能不理想。如果这一年山茶花开得多,结的茶籽也多,预示着秋后的丰收。农人把年成好叫作“当年”,年成不好叫“不当年”。遇到“当年”的时候,茶籽多得摘不完似的,人们每天都在山上劳碌,虽然累得筋疲力尽,但心里却洋溢着喜悦。山茶一般都不高,就像苹果树一样。所以采摘茶籽并不费力。山茶也可以人工栽培,许多山民就在自己承包的山上种植茶树,精心服侍,两三年的时间,就会开花结果。山茶花不像桃花、梨花那么娇贵,遇到暴风雨的袭击就会飘落一地。山茶花表现得很顽强,它任凭风吹雨打毫不动摇,总是裹紧所有的花瓣静静躺在枝叶从中,向世人展现着它的美丽。啊!山茶花,你这种高贵的品质,真是让人崇敬!小编:嘚吧嘚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2#
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5112771.html

有些人,漫不经心向我诠释着人性的复杂;

有些事,悄无声息向我传递出生活的温暖……

——覃炜明

玉兰,北国开放……

文|覃炜明

按语:这是几年前我写的一篇想念女儿的散文,曾经发表在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学报和本人担任编辑的《顺德视角》杂志。所以突然晒出来,是因为今天和女儿游南沙东涌,发现东涌公园的玉兰花已经开得一片灿烂。我一直喜欢玉兰花,因为这种南方不常见的花,开得灿烂,干干脆脆,大大方方。特别是玉兰花承载过我这个游子的不少乡愁,也寄托过我这个不算称职的父亲的期望。所谓家国之情,一花尽见。我希望我的文字,能够引发大家的共鸣。


  “开花了!”这是姑娘发来的信息。
  我心里一震,是樱花吗?
  因为我知道她那里有樱花,只因为我去年去的时候季节不对,并没有看到那粉红得妖冶的花儿。
  经历着有些漫长的冬季,据说最近那边还下了一场春雪,所以我对开花的消息特别敏感。而因为不久前我去了另一个城市,看到了樱花灿烂的样子,所以我第一个反应就是,应该是那边的樱花开了吧。
  姑娘说,并不是樱花,樱花还没有开。是一种白色的花,花瓣很大,手掌一样大,枝干没有叶子……
  玉堂春!我脱口而出。
  我居住的小区,曾经栽种过一种粉紫色的花,春天开放,没有任何叶芽的枝干上,大花蕾有些孤傲地开放。我知道这花的学名叫玉堂春,北方品种,南方种植应该不是很普遍。现在想起来,那花儿也就是我刚刚搬到现在的小区的时候,开了一两年,后来没有注意,那株玉堂春早已经不知所踪。


  姑娘用相机拍下了一组照片,发来给我,照片上,我看到了关于我说到的“玉堂春”的介绍:玉兰:木兰科落叶乔木。(学名:Magnoliadenudata),别名白玉兰、望春花、应春花、玉堂春、玉兰花。原产于我国中部各省,现北京及黄河流域以南均有栽培。古时多在亭、台、楼、阁前栽植。现多见于园林、厂矿中孤植,散植,或于道路两侧作行道树……
  原来“玉堂春”就是玉兰,白玉兰,也是玉兰花。
  姑娘是拍照片的新手,她的照片下的玉兰花,构图有些凌乱,但都是仰拍的。照片上的花蕾映衬后边的蓝天白云,朵朵向上开,显得特别精神。就连有些杂乱的花枝,也似乎特别有骨气。细看姑娘手掌上托着的花蕾的特写:花瓣洁白如玉,流线的边状似乎在演奏着迷人的曲调;淡紫的花蕊,包裹着浅绿的花心,显出特别的典雅。
  北国的花儿,和南方的花儿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开得特别明快,仿佛让人听到一瓣一般花朵开拔的声音。一如北国春天的到来,昨天还是一场春雪,今天的树芽,一个时辰一个时辰的开始拔节,张开叶子,让你感到春天的脚步真的是一步一步向你走来的。而这样的感觉,在一年四季有些“暧昧”的南方几乎是很难感受得到的。


  我想起了我在歌厅唯一能够献丑的“保留节目”《北国之春》的歌词:
  婷婷白桦,悠悠碧空
  微微南来风
  木兰花开山岗上
  北国的春天啊,北国的春天已来临…… 

 这一首思念家乡的歌曲,经常非常敏感地拨动我心中最脆弱的神经。我14岁初中毕业回乡做农民,17岁离开母亲和生养我的家乡,做过民工,挖过山洞,挑过80公斤的水泥砖。通过参加年刚刚恢复的高考,只有初中学历的我,改变了命运。先后做过教师、*委机关干部和媒体单位领导,后来因为无法适应一些“潜规则”远走异乡,做了一名职业记者。几十年我没有积累财富,但是留下了近二百万字的纸质文字,包括人物专访,新闻述评和时事评论。我收获了观察与思考的果实,但是也流失了青春甚至痛失了不少亲人——母亲,继父,外婆,舅父,姨妈,堂姐,乃至唯一的小弟……我每次进入歌厅,唱起《北国之春》这首歌,唱到“家兄酷似老父亲,一对沉默寡言人;可曾闲来愁沽酒,偶尔相对饮几盅;故乡啊故乡,我的故乡,何时能回你怀中……”的时候,我的声音总会带着莫名的颤抖。因为我想到,几十年的岁月,沧海桑田人事更替,现在我在老家的唯一牵挂,就只剩下依然在那片瓦屋下务农的已经差不多年届花甲的哥哥了……
  我们这一代人,承担了太多的“国家责任”,以致自己的家庭根本无法体会上一辈人那样“椿萱并茂”的幸福。独生子女的现状,让我们对自己的晚年更有太多的担忧。可能正是有这样的担忧,当去年刚刚从国内一家著名的社科机构研究生毕业的姑娘,决定应聘到北国的一间大学担任教职的时候,我们夫妇曾经专门千里迢迢赶赴北京。与其说是担心姑娘的工作和生活,不如说是关心自己将来的归宿——因为自己只有一个姑娘,我们未来的生活和姑娘的将来必然有无法切割的各种各样的联系。
  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们随去年随刚刚入职的姑娘来到了坐落在北京郊区的一间不算很有名气但是却有着优秀的人文传统的高校。


  尽管周边是农村的民居,公共环境、设施和我现在生活的珠三角核心城市实在是无法比拟。但是我承认我一开始就喜欢这里:穿过有些凌乱的街道,民房,走进校园,马上看到有一排一排参天的大树,树上的叶子像无数双正在摇动的手,向我这个南方的客人致意。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繁华喧嚣,但是白杨排排,精神抖擞,显示出这里有一种古朴和端庄。我了解到,这里曾经是北京一家很有名的国营大厂,“华国锋时代”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曾经来这里视察。后来因为产业的变化,一家教育机构收购了这快土地,和北京一间有名的高校办起了以一位著名的英烈的名字命名的独立学院。
  现在学院的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乃至学生的饭堂,仍然保留了当年国营工厂的建筑。进入校园,每到一个地方,依然能够感受到当年国营企业的那种规范、大气和庄严。特别是那座依然高耸入云的烟囱,似乎告诉我们这里曾经的辉煌和傲气。
  我在校园三天。当时正值学校开学,为了不影响刚刚入职的姑娘工作,带着像所有独生子女家长都带着的那种对“家中唯一”的牵挂,我们回到了南方。借助着现代科学的便利,每天了解着姑娘在这里的工作、生活、冷暖、起居,乃至花开叶落。


  无法统计,已经过去的大半年的时间,父女之间打了多少次长途电话;也无法叙述,这些日夜,我们谈论和讨论过哪些话题。我能够回忆的是,姑娘每一次给我们带来的,是她刚刚走上岗位的一点一滴的体会,和学生一起教学相长的收获,还有生活上的独立应对。前几天,突然看到她传回来的照片,看到照片上边的姑娘,虽然略显有些消瘦,但是笑容特别灿烂。回想当初并不是太愿意从事教师职业的姑娘,由有些排斥到开始接纳和喜欢这个职业,作为父母我们心中有了一种欣慰。
  “自爱临风皎皎,笑溱洧、芍药纷遗。”脑子里突然冒出清人朱廷钟《满庭芳·玉兰》的词句,今年玉兰花开,让我对北国的那座学校有一份发自内心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