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兰花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香与岁时阑人文茶道秋冬茶田野调查 [复制链接]

1#
冬天咳嗽少不的干果杏仁 http://www.kuxingrena.com/krjs/6973.html

人文茶道

秋冬茶田野调查报告

分享人/袁赛

人文茶道学人

年就读于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

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茶叶科学研究所,取得茶学硕士学位

现任江苏省茶文化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中国花茶拓展者、践行者

本白茶物社,自在本白首席手工窨制花茶制茶师、茶本院,本白茶物社,自在本白品牌联合创始人。曾经遍查古籍,四处走访,潜心钻研传统花茶的手工窨制。年至今,亲自研究制作并形成品牌产品的花茶种类目前已达近20种。

各位人文茶道的老师,同修们,大家晚上好!我是袁赛。很高兴能在这里分享关于花茶的内容,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香与岁时阑”,首先非常感谢王迎新老师发起组织的人文茶道秋冬季田野调查报告,这次主要是以花茶,新会柑茶为主,这一类再加工茶类其实占市场的份额特别的小,近几年来略有所增大,能做一期关于花茶的特辑,我特别开心和荣幸!也谢谢大家今天晚上在这里来参加这样一场线上的分享活动。

为什么我会做花茶?会来研究花茶?制作花茶并不是一个一加一大于或者是等于一,它其实甚至还是一个小于一的一个事情,它需要的是时令的鲜花,精选的茶底,精心的制作,缺一不可。这三件事情做完了,才能完成一件我们喝到的花茶。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一个科班出身的人不去做传统的茶叶?而是选择做一个花茶,花茶在市场上占的份额又特别的少,它属于再加工的茶类,那为什么还要去做呢?

这个思路其实来源于我在南京农业大学茶叶科学研究所读研究生即将面临毕业的时候,我调查了很多跟我同龄或者是比我略大或略小的年轻人的饮茶需求,他们日常的饮料大多数是奶茶、咖啡、可乐,他们其实也喜欢喝茶,但是他们更多喝的茶是一些花草茶,比如说单纯的玫瑰、菊花、也有国外的一些品牌的花茶:英国的、法国的、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这些品牌。茶叶香香的甜甜的,色彩是丰富的,加了干果加了干花,要有香味,还要色彩丰富的。

我其实有一个疑问,这样子的香气是天然的,还是化工的、后添加的?是不是有花的就是花茶,他们认知的花茶是我们中国传统的花茶吗?或者是带一些果味香味的,是不是就是正宗的传统的花茶?我自己做了一些思考,答案显然不是的,我们中国传统的花茶它可以是没有花只有茶的,只闻花香不见花的。我走访了很多地方:福建的福州、四川犍为以及广西横县一带,在走访了一些市场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只有这上面我说的几个地区有少量的茉莉花茶的生产,其他的茶区多数为传统茶类的生产。窨制花茶这个字读xun,或者是yin制。(窨(xun)通熏,yin是一些方言读音。)窨制花茶这个概念,听到的人特别的少,知道的人也很少,喝到的人其实就更少了,那就在时候,我就在想,经典的茶有很多人在做,一些中国传统的窨制花茶,却没有人来做、来喝,无人问津,因此我就决定来做传统的窨制花茶。经典的茶很多人在做,也许在这样一个文化流失与复兴的交替的年代,总有一些事情是必须要做的,所以,我就作为一个学茶的科班出身的人来研究花茶,接下来把这些年我分享的一些或者是我制作过程当中的一些花茶,分享给大家。

中国传统窨制花茶的历史起源,首先这个“窨”字,就是一个穴宝盖,下面一个音乐的音,这个字在《辞海》里面,其实是一个多音字,念xun也念yin,其实yin是很多地方的方言,那xun制,我觉得是更为合适的读音吧,因为窨,通“熏肉”的“熏”。

传统花茶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间,在北宋(不管是北宋还是南宋),我们饮茶的方式或者是制作茶叶的方式是龙团凤饼,就是一个小饼,把茶叶采摘下来,然后舂成米糊状放在模具当中,干燥,做成一个龙团凤饼的形式。这个时候为了增加茶叶的香气,常常在贡茶里面掺入一些名贵的香料,比如龙涎香,这只是做贡茶来使用的。因为北宋年间,福建建安建立了北宋贡茶院,北宋贡茶苑每年都会给皇家进贡龙团凤饼,龙团凤饼里面在制作的过程当中,就会加入一些名贵的香料,这些香料香味比较重,它制作比较精细,造价昂贵,因此只能供皇家来饮用,那普通的百姓他们是怎么样来饮用呢?

在民间很多人不愿意让香料的味道掩盖了茶叶本真的香气,所以采取了一种更自然的做法,那是什么呢?在茶叶中加入一些珍果香草,加入比如说橄榄、橘皮、菊花,玫瑰花……这样的茶,就是那个时候的花茶了。当然,茶叶和花简单的物理相加,其实还不能算是真正的花茶,真正的花茶,其实是一种更为复杂的工艺。在南宋的苏杭一带,人们就开始用茉莉来窨茶,这也就是沿用到现在的窨茶的方法。茉莉花茶在明朝的时候,工艺有所发展、种类有所增加,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在清朝的时候,福州专门成立了茶坊,专门大规模的来制作茉莉花茶。在明代顾元庆的《茶谱》一书当中有这样子的记载,木樨、茉莉、玫瑰、蔷薇、兰蕙等等,这些都可以做茶,做茶的方式、工艺其实在这本书当中也有所介绍,他是在“诸花开始摘其半合半放蕊之香气全者”的花来做花茶,量其茶叶多少摘花为茶,至于花茶到底是做几次、放多少的量的问题,它是这样子记载的,“花多则太香,而脱茶韵,茶少则不香,而不尽美。三停茶而一停花”。其实就是我们现在听到很多的,比如说我们在专业的课本上看到的也好,或者是在中央电视台的广告里面提到的一些专业的词,如九窨茉莉龙珠,或者是茉莉银针等等。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有很多的工序已经记载了,再比如我们今天主讲的桂花茶,它要去一些虫蚂、杂叶,然后,用瓷罐子一层茶一层花相间至满。然后,还要用纸来扎固,扎固后隔汤来蒸,蒸好之后就要取出放凉,焙火收干。

在南宋的赵希鹄的《调燮类编》当中也提到了制作花茶的工艺,制作花茶的工艺,跟刚才放的上一张图片的工艺,其实是差不多的。在明代顾元庆的《云林遗事》里头有一个莲花茶的制作方式,莲花茶的制作方式跟其他花茶的制作方式有所区别,它是怎么样做呢?把茶叶放在含苞待放的莲花当中,然后用麻绳来扎好,放上一夜,第二天清晨呢又重新摘一朵莲花,或者选一朵正在水里开放的莲花,用纸来把茶叶包好,放在花蕊当中,如此的重复三次,让茶叶吸收莲花的清香就可以了。那这个做法,也是我们夏天做茶室活动或花茶体验很喜欢做的一个花茶。莲花的香气有很多种,迎新老师之前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