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兰花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意象到场景怎样提高景物描写的质量 [复制链接]

1#

想必很多人都对作文课有着难以忘怀的回忆:有时候你的文章被视为范文在课堂上朗读,有时候你却因为没有和作文题相关的素材而束手无策。我却曾经因为读到一位被视作“差生”的同学的一篇作文而久久不能忘怀,因为他在文中详细地描述了自己父母离异前后自己的心路历程。

从那时起,我就深刻地认识到了每一个人的价值。每个人都有别人所未曾经历的深刻记忆,他们也曾经和我们所期望的那样经历过心理的浮沉,最终却因为种种现实的制约而走上了和大多数人不同的人生。“差生”未必没有思想,而遵从世俗的眼光随意给他人贴标签,实在不是一个好习惯。

这个故事其实和今天我要写的主题无关,只是我在收集素材时突然想到了这件事。我完全记不得那天的教室外是否也是蓝天白云,也没有在其他任何时刻想要将这件事写下来。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情形,我们明明经历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却又在不经意间把回忆尘封起来。

如果马致远经过那座小桥时,也像我们一样对秋天的景色视而不见,我们或许再也读不到这首小令: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这首小令早已经家喻户晓,我也不打算多作赘述。这曲小令无疑为我们指出了场景描写的第一条原则:寻找意象。

如果光是拿一曲小令做例子,或许还不足以概括场景描写的全部,毕竟诗歌的创作自有其特殊之处。我们需要从现代散文中寻找一些例证,看看这条原则究竟能够起多少作用。

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中国现代散文中当之无愧的佳作,这里摘录了一段描写船上灯火的文字。如果没有“散光”、“烟霭”、“明漪”、“桨声”、“美梦”这一组意象,秦淮河的夜还有多少值得流连呢?于是朱自清的秦淮河之夜,不免有了点黄粱一梦的感觉。

和朱自清同游秦淮河的俞平伯也写了一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文中同样有一些蕴含了丰富意象的文字。

时有小小的艇子急忙忙打桨,向灯影的密流里横冲直撞。冷静孤独的油灯映见黯淡久的画船头上,秦淮河姑娘们的靓妆。茉莉的香,白兰花的香,脂粉的香,纱衣裳的香……微波泛滥出甜的暗香,随着她们那些船儿荡,随着我们这船儿荡,随着大大小小一切的船儿荡。……这无非是梦中的电光,这无非是无明的幻相,这无非是以零星的火种微炎在大欲的根苗上。

——俞平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俞平伯选的意象是姑娘们的靓妆、暗香,于是就写出了秦淮河的浓艳——再搭配上俞的哲思,就是唐僧路过女儿国的心境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相比朱自清的黄粱一梦之感,颇有些分庭抗礼之势。

可见意象的选择在场景描写中具备重要的地位,甚至会直接影响到整篇文章的立意。意象如何影响立意?当然和作者选取的修饰词有关。

朱自清有意写出黄粱一梦之感,所以秦淮河的灯光是昏黄的,烟霭是朦胧的,黯黯的水波缕缕的明漪间歇的桨声——都是梦境一般虚无缥缈。俞平伯有意写出繁华与空虚的反差,所以尽力去描写姑娘的靓妆、暗香,唯其令人心醉,方显梦幻破碎后的孤寂。

我们在这里不仅印证了场景写作的意象原则,还得出了场景写作的第二条原则:选取合适的修饰词。修饰词+意象,这几乎就撑起了场景描写的全部诀窍。

但是我们还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修饰词才是合适的修饰词?请看这两句话:“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这无非是梦中的电光,这无非是无明的幻相,这无非是以零星的火种微炎在大欲的根苗上。”朱自清和俞平伯都是很善良的作家,他们生怕读者不明白他们的思想倾向,早早就把自己的底牌亮了出来。文章的基调决定了修饰词的种类,明快亮丽的形容词很少被用于渲染沉郁的心情,阴郁暗沉的形容词也很少被用来渲染喜庆气氛。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就对这两种心情基调作出了划分: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心怀忧虑的人对春光明媚的景象视而不见,踌躇满志的人也不会流连在风雨凄迷的景色中,这就是场景写作的第三个原则:感情基调要与场景保持一致。

还有没有第四个原则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发现了修饰词的问题,自然也要重新审视意象。什么样的意象更加令人印象深刻?我们听到桨声,看见灯影,闻到暗香,这就是关于意象的秘诀——不光要写看到的景象,还要写你听到的声音、闻到的气味。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分享一下你尝到的味道、摸到的触感。将五感全部调动起来,这是场景创作的第四条原则。

与感情基调一致的修饰词+充分调动五感的意象,关于场景写作的要素就是这些。至于如何安排意象的出场顺序,我们还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关于如何练习的建议,那是我文章将要讨论的内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