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慈善北京中科在行动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70618/5468597.html芒种节气,蕙质兰心的大师姐发出了文艺雅致的线上笔会邀约函:
“小满已去,夏至未至,恰逢芒种。小麦收割,禾苗下田,正是农忙之时。春逝花落,已无黛玉葬花之骄情,但有来年春暖花开之期待。迎来送往,花神自在。纸笺传情,闺蜜佳话。”
据说芒种时节送花神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祭祀习俗。人们认为,芒种过后,百花开始凋零,花神退位,故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的仪式。
于是珞珈姐妹们欣然提笔,于此际以文会友,隔空致意,相约花事,共诉情思。
翠茜小姐
花间道
《花间道上,拾花闻香》
对于花的
《皇后的花环》
天空是蓝色的,海水是蓝色的。没由来地,对于蓝色有种特别的情愫。
三年前的一次邂逅,让我堕入蓝花藤的陷井而不能自拔。色彩的深邃,令人神往;满园的怒放,令人欣喜。兼具优雅奢华、皇室贵气于一身。所以又称女王藤、皇后的花环。
今年春季,在花卉市场偶见有一株待售蓝花藤,拇指粗,售价四位数。虽价格高得咋舌,仍然还是请回了家,连夜找个漂亮大花盆移栽,不几日即花枯叶落,煞是心痛。
四月中到陈村花卉市场,又见蓝花藤,又搬了一株回家。这次吸取教训,换个更大的花盆,不再剪根,每天认真浇透水,认真施肥,每天早晚探望爱护。原本开过花的枝条上,又开出了美丽的蓝花花,甚为惊喜。
细细思量,没有第一株的失败,哪有第二株的收获。所以,一切经历都是通往美好的过程,无需因暂时的挫败而烦恼。
紫茵
《花儿与我》
“花谢花飞花满天”,这是幼时的我对花儿最初的记忆,懵懵懂懂、一知半解的那颗少女之心,想象着满天飘飞的花瓣,是人间最美的景色!却不知这是林黛玉的谶诗……
随着年龄的增长,喜欢上花儿更多的色彩及层次。牡丹就是我首先喜欢的具体的花种。
青春期的我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其中就有个武则天在隆冬腊月下令牡丹盛开的情节,见识了电影里的国色天香,心下一直念念,终于在参加工作后的某年某月某一天在河南洛阳的牡丹园,如愿以偿见到了真实世界的牡丹花,繁花丛中的我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当时就想起了曾学过的关于花的各种美好词语:花团锦簇、雍容华贵、繁花似锦………
唐代刘禹锡有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当作了中国的国花。牡丹花的别名有富贵花、洛阳花等;品种有超过四百多种;花色丰富多彩,花型千变万化,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称,让我一直喜欢至今。
后面岁月,又读了踏雪寻梅、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等等等,花是如此多娇,让我心时时向往之。
恰逢芒种送花神,号称“百科全书”的《红楼梦》,给我们提供了形象的习俗资料:“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感谢花神带给闺蜜们的美好与欣喜!惜疫情又起,期来年花神节再抒情意!
晨曦
《有种花,叫姜花》
来了珠海,才知道有种花,叫姜花。
姜花的外形像富贵竹,青叶更修长,叶片间藏着一簇簇白色的花蕊,花苞像未开的白玉兰,绽放时便像是飞舞的白蝴蝶。姜花的香气四溢持久,比白玉兰的香味要淡,更显清雅。
夏天来临,姜花上市。这种花不在花店卖,要在菜场买。卖家用个大水桶,放着几大扎姜花,路人往往被她的清香吸引,记得以前是一束三支才三几块钱,回家用个大玻璃瓶盛水一插,顿时清香满屋,可以持续四五天。
在炎热的盛夏,青青白白的姜花,清香中透着清凉,清雅得朴实无华,就像简单而纯净日子,令人心生欢喜。
好久没去菜场了,找个时间去吧,不为买菜,只为买把姜花,那市井烟火中的袅袅清香。
阿涛《雪落桃花起相思》
花圃里春天会盛开鹤顶红花,又叫雪落桃花。
这花次第开放时,我知道清明临近,该去看望母亲了!
各家拜祭多是黄、白菊花,每年墓地里唯独母亲的牌位前面是火红的鹤顶红,白色的花蕊,像她高洁的性格;火红的花瓣,像她对亲人无私的爱!
母亲,你看到了吗?
倩雯
《彼时相识,那年花开》
在最美的大学校园,一年四季从不缺花事,比起樱园热烈浪漫的樱花,梅园清幽冷冽的梅花,住在桂园的我,还是对桂花情有独钟。
金秋时节,在层叠的绿叶间,在横斜的枝桠上,一团团、一簇簇或金黄或嫩白的花蕾,小巧而雅致,细密地绽放,如少女们低眉浅笑、软语呢喃。
从清晨到傍晚,整个桂园都沉浸在桂花的甜香中,在桂五宿舍的窗外,在通往教二的小道,在雕花栏杆的院墙边,每次去上早课的时候,午饭后的闲暇时光、下晚自习的微风中,我都会忍不住驻足、呼吸,让一缕清香沁入心脾。
有时候我想,与伙伴们相识是在丹桂飘香的九月,每年开学季也是桂花花开的日子,这或许能解释我的桂花情结。想起宿舍心灵手巧的姑娘们,采回桂花晾干后,一层桂花一层白糖细细铺满在玻璃罐里;想起桂花树下撑着伞和你在细雨中漫步,淡淡的花香萦绕鼻端;想起凉风习习的夜晚,我们走在小径台阶上,脚下有星星点点闲落的桂花花瓣;那些与桂花有关的记忆,就像被岁月封存的佳酿,愈久弥香。
突然就想起周杰伦那首《七里香》的歌词:“院子落叶跟我的思念厚厚一叠,窗台蝴蝶像诗里纷飞的美丽章节,我接着写,把永远爱你写进诗的结尾……”
涟
《心中的波斯菊》
波斯菊,又名秋英,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格桑花。对它,我有一种莫名的情结。
小时候,种花养花不象现在这么普及。我生活的北方,由于天气寒冷且冬季漫长,见过和认识的鲜花很少。每当春暖花开时节,路旁、原野里会有许多不知名的小野花竞相开放,也是令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但它们多是生长在草丛中,虽美但却很不起眼,我也鲜有能叫得上名来的。
唯独这波斯菊,细细长长的茎杆上顶着几片美丽的小花瓣,傲然独立,清净高洁。看似弱不禁风,但却柔忍坚强,在蓝天白云的簇拥下显得格外灿烂。从第一眼看到它,我就喜欢上了它。后来采集了它的种子,随后的每年春天,我都会在家中小院里种上一些,感觉它特别耐看,越看越喜欢。
后来外出读书、工作,很多年都再也没有见过它。
直到有一年去"人间仙境"九寨沟,我再次见到了它。在碧波幽幽的卧龙海旁,寥寥数枝,随风摇曳,给人一种绝世而独立的惊艳。当地的藏民又叫它格桑花,寓意着幸福和美好。
这几年珠海的公园、路旁、绿化带里突然间多了很多各色各样的花,其中就有我喜欢的波斯菊。当看到那一片片波斯花海时我很兴奋,也倍感亲切,仿佛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时代,勾起了我尘封许久的美好回忆和思乡之情……这也许就是一种美丽寄托吧。
艳珊
《我家的三角梅》
说来惭愧,我并不算特别爱花之人,平时的花事活动只限于在小区里赏赏花拍拍照、春节时养一个月的兰花应应景,比起那些爱种花插花的花痴,我就是养花的门外汉。
我们家长年种植的也就一盆大大的三角梅,承蒙它厚爱,不嫌弃殊懒的主人,一年四季都在默默地盛开,陪伴了我们十几年。
因为三角梅适应性很强,平时无需过多打理,只需每星期浇次水,甚至都不需特意浇水,靠雨水浇灌,偶尔想起施点肥,它每年照样花落花开很多次,特别适合我这种养花懒人。我家的三角梅摆在大阳台的角落,也正对着书房的窗台,一到盛开的时候,无论是坐在阳台喝茶,还是坐在书房看书,都极其赏心悦目。
我有时觉得它象老朋友一样,彼此了解,知其优缺点,但能互相包容;无需刻意应酬,但能相处舒适自然,这应该就是朋友相处的最好状态了。
小蚂蚁
《夏季的花》
家乡武汉素有火炉之称,夏季酷暑难耐,记忆深处的不仅仅是那令人窒息的天气,还有特属于武汉夏季的花——桅子花、茉莉花和白兰花。
那时没有香水,也不知道香水为何物,倒是只知道如果有些香气会让自己清醒一整天。
夏季武汉的街头,随处可见端着盘子的阿婆,盘子上放一块蓝色的花布,花布上呈着的就是“夏季三白”了。
栀子花花冠白色或乳黄色,高脚碟状,香气浓郁,我们一般都会选含苞欲放的,这样就可以香一整天,等待着它慢慢绽放,因为全开了以后,它那白色的花瓣就会慢慢变黄,很快就没那么精神了。
接着是茉莉花,茉莉淡香,沁人心脾,茉莉花一般选还未开花的小骨朵,会被巧手的阿婆们编成手链或项链,摆在盘子里,这个特别招惹孩子们的喜爱,戴上一套走在街上你就是最美的那个!
而我最中意而且佩戴最多的是白兰花,白兰花属木兰科,花白细长,这在花种里也并不常见,一般用一根细细的铁线从花茎处将两多花绑在一起做成吊坠,通常我都把它挂在第一颗纽扣上,离自己嗅觉最近的位置,稍稍低下头就能闻到花香,木兰花香味浓厚,还兼有杀菌的功能,夏季多蚊虫,在那还不知蚊不叮为何物的日子里,它倒是驱蚊好帮手!
现在回武汉,路边已经找不到卖花阿婆了,唯有那花还留在记忆里。
子顗
《手留余香》
听人说果枝村的山谷里有盛开的芍药和玫瑰,中午休息时间,就边走边问的寻花而来。
静静的山谷里一眼望去,翠绿之中点缀着高高低低、星星点点的红花,美丽惊艳之极,让人迫不及待地奔向它、融入它。
矮处的是芍药,红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硕大的花朵娇艳得让人不忍去碰触,勤劳的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当蜜蜂落在蕊间穿行的时候,花粉就会随风轻轻的飘落,阳光下那抖落的样子会让人目不转睛。
有人那么高的是玫瑰花,这是我见过最高的玫瑰花品种,刚一靠近它,浓郁的玫瑰花香就扑鼻而来,在这幽幽山谷里,它静静地散发着自己的幽香。同事告诉我,纳雍人喜欢玫瑰花,用它的花瓣可以制作玫瑰花糖,是夏天消暑甜品和制作甜点的挚爱。不禁想起那首耳熟能详的歌曲,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慢慢的绽开它留给人们的情怀,春天的手啊翻阅它的等待,我用手来将它轻轻地摘……
一个中午收获了一袋的玫瑰花瓣,下午晾晒之后,同事告诉我要尽快做成玫瑰花糖,否则就会坏掉。我决心自己动手,下班后,在超市买了白砂糖,拿一个玻璃碗和几根筷子,因陋就简地在宿舍行动起来。
把花瓣和白糖放在碗里,然后用筷子一点点地捣碎,看着花瓣和糖渐渐地融合,颜色由鲜艳的玫瑰红逐渐变成暗红色,玫瑰香和着糖的甜味儿不时散发出来,也是一种别样的享受。最后在凌晨之前,分几批完成了玫瑰花糖,虽然胳膊已经麻木,但看着一瓶制作好的劳动成果,心里憧憬着与朋友们分享这纯天然的大自然美食,一切都是快乐的。
第二天早晨醒来,手上仍然是浓郁的玫瑰花香,深深明白了手留余香是什么滋味。
Juliana
《茉莉花开》
茉莉花更像是江南的花,宛若江南女子,婉约、清丽,纯洁、芬芳。茉莉不似牡丹,华贵雍容如北方的大家闺秀,其态、其色、其姿,柔婉娉婷,是细雨烟朦下,撑伞款步,袅娜而行的碧玉女子。
茉莉的花枝从干茎斜伸而出,长长短短,疏落有致。小巧略圆长的叶片一溜对称在花枝两侧。初夏开花时节,细细的绿枝端头先是闪出或三两个、或四五个略大于米粒的白色花苞,若隐若现,似有似无。那白,仔细端详,有绿意晕染其间,是带有玉色的白,更有无暇的纯洁感。花骨朵儿渐渐长大,某个清晨,似觉出空气中有幽幽、飘忽不定的暗香,走近看,原来是有一两朵茉莉花已展开了花瓣,婷婷现了玉容。花朵不大,花瓣洁白,里层的花瓣还半包者,外层已伸展开。俯身细嗅,一股清香扑面,神清气爽。再几日,更多的花开了,绿叶丛中,几簇小白花全开的、半开的、还是花骨朵儿的,尽展真颜,清香在室中轻漫,纯真可爱。
以前的江南(包括我们皖南),无论大户人家还是小门小户,常在廊下、院角栽下几株茉莉,还有人家在楼上错开的坡瓦顶上放上茉莉花盆,有用精致花钵栽种的,也有只是用旧瓦罐、破搪瓷面盆放上土来栽种的。待到茉莉花季,小白花儿开了,娉娉婷婷,清香散逸,无论怎样破旧的花器,都呈出别致、清新的美丽一角。
江南产茶,又产茉莉,茉莉花茶也由此而生。茉莉花田在夏日花开之时,成片的绿色中,白花簇簇其间,芬芳沁脾,甚是醉人。找一个午后,来上一杯茉莉香片,清心醒神,怡然自得。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这是江南女子一般的花儿。《茉莉花》这首歌人人熟之,还被普契尼写入了关于中国元朝公主故事的歌剧。
阿朱
《花不只是花》
人说女人如花。现今如花的女人们没有点种花、插花、赏花的经历,说不出几个花语,没听过小源流,好像都少了点女人的精致。更何况,女人们总该有点与花有关的故事吧。而我,翻开记忆,与花相关的都只是些平常日子里的平常事,不温不火,不咸不淡。
小时候在一条命名为桃花江的河边长大,可惜儿时见到的只有一些零零散散的桃树。据说两岸曾经也是春风十里,桃花成蹊,只是桃树早在那个只能“灰黑蓝”的年代砍光了。所以,桃花在那些年的记忆里是一种遗憾。
离开没有桃花的桃花江,走进中国最美的大学校园。在这个四季分明的城市,每一季自然有每一季的时令花事。金秋的桂花,隆冬的梅花,当然最负盛名的还是春天的樱花。有故事的樱花和樱花下的故事,都让很多人回味余生。而对我而言,因为没有特别的人物与事件,所以樱花于我,只是一次又一次“春来了,春来了”的昭示。后来读到那句著名的“到武汉大学看一场樱花是每个人的梦想,在武汉大学看一场人海是每一朵樱花的梦想”,我想,应该是那树下攒动的人海与喧嚣,让我对樱花粉的期待与惊艳打了几分折扣。
大学毕业后,一直生活在这座没有四季的南方城市。这里最不缺的就是花,无论是自然生长的,还是人工摆放的,赏心悦目得让人有点熟视无睹。但总有一种花,每次见到,我都要多看几眼,而我看的又好像不只是它。
勒杜鹃,在南国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花,各种红,或单株,或成片,各种造型、各种姿态,恣意得狠,形似家乡的杜鹃花,但少了几分野性与质朴。年少时印象最深的花就是春天里漫山遍野怒放的野杜鹃,一团团,一簇簇,远远望去,整个山岭都像被映红了,一如它的俗名---映山红,充满了早春的朝气与热烈。随手摘一朵,放嘴里嚼一嚼,酸酸甜甜,满口清香。
人说,越到年长,越能记住的都是儿时烙在你心底的记忆。
那片红,那个味道,也许就是心底深处对年少不识愁滋味的单纯与美好的执念。
Sally《桂花香里说故乡》
芒种时节送花神,说到花,我不禁忆起家乡的桂花香。
桂花是我家乡的三大宝贝之一。因桂花种植历史悠久,品种多样且花大瓣厚色艳香浓,家乡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被国家农业部定为“桂花之乡”,成为全国著名的五大桂乡之一。
小时候,房前屋后、街旁巷尾并未见到什么桂花树,只知道桂花可以酿成桂花蜜、做成桂花糖、桂花糕等食物。少不更事的我直到长大后,才从家乡县志上了解到建国后桂花树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源,集中种植在少数偏远乡镇,彼时生活在中心城区的我自然无缘得见。虽赏不到活色生香的鲜桂花,但孩童时的我却得以在咀嚼桂花糕和桂花汤圆的满口溢香中,将那股清雅隽永、沁人心脾的芳香深深印入了脑海。
人生似乎处处有伏笔。三十多年前当我迈入珞珈校门后,竟被安置到桂园,开始了大学新生活。每当新学期伊始,中秋月圆之时,平时不招眼的桂花却在身边静静开放了。无数个从教室、图书馆回宿舍或同窗室友闲聊倾谈的夜晚,那股带着丝丝甜蜜、清而不淡、浓而不艳的阵阵花香时时扑鼻而来,怡神醒脑、温馨沁人,安抚了多少离愁别绪啊!
走出大学校园,我来到南国海滨城市珠海,这里椰树高耸、木棉火红、紫荆绚烂,而乡情也如同少见的桂花一般日渐淡薄。去岁秋,奶奶离世,与爷爷合葬在他们六十年前南下奋斗、奉献一生的那片土地,而那片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也成为回不去的故乡。
令人惊喜的是,我发现在我现今居住小区的一个拐角处竟也有几株桂花树。入秋时节,每每经过,我总要贪婪地深深吸入几大口那股熟悉的仙香。“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忽起故园想,泠然归梦长”,这香味是儿时的记忆、青春的陪伴,是挥之不去的乡愁。
allsolidmelts
《玫瑰写作浪漫,月季读作勇敢》
与我从小一起长大的有位朋友,常被旁人用“特立独行”来评价。
这个评价在学生时代有丰富的论据来支撑:
在校捣蛋,与老师顶嘴是家常便饭;
姿态清高,凡夫俗子难入法眼;
玩世不恭,考试却名列前茅,大学录取;
二十二岁前,他的故事虽然特别,但也普通,像许多班级里都会有的那个头脑优异的坏小子。
直到大学毕业前半年,他突然宣布要从工科院系退学,去欧洲从头再来。这一次,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艺术专业……
这个消息在同学会里炸开了锅,大家揣测万千……
我想起很久之前的一件事。
毕业季,学校举办绘画大赛,一天放学,我看他专注地用笔在纸上窸窸窣窣,虽然只是黑笔,丝毫不影响花朵在纸上娇艳地绽开,茎叶交错……
我不禁夸赞,画得真好,带刺的玫瑰。
他纠正我道,错了,这个是月季,每月开一次。
从那以后,粗线条的我居然开始留意起了月季和玫瑰。显然,玫瑰经常被做为浪漫的象征,每年只开一次花,精心培育不过两三次,较为难得。月季呢?很多人认为它比较俗气,月月开花,没有玫瑰那么高贵。
后来,那位朋友被世界顶级的艺术学校录取,在同龄人迈向社会的那一年,他重新做回了大一新生。
我佩服他的勇气,也惊艳于他多年的艺术积累。我想,特立独行的他,爱画月季而不是玫瑰可能是有原因的。玫瑰和月季都有刺,但玫瑰的刺代表着危险的浪漫,而月季的刺代表着月复一月,不畏一次又一次踏上征程的勇敢……
行者无疆《白色的思念》
外公热爱植物,在二楼阳台上种植了各种花花草草,最喜的要数水仙。
每当早春时节,外公都会带回来几个水仙球根,把它们小心地摆放在印有蓝色花纹的大白圆瓷盘中,每天细心地给它们换水,小时的我总爱好奇地趴在瓷盘旁,盼着这些“蒜头”快点开花。因为等亭亭玉立的花儿开放时,满屋子都萦绕着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
外公常说,做人就要像水仙花一样,一清二白、干净纯粹,而他自己也是一生践行着清白做人、干净干事的信条。
今年是外公离开我们30周年,我特意在家中养了一盆水仙,闻着熟悉的花香,看着洁白的花朵,好像外公又回到了我的身边……
欣辰
《那些陪伴过我的花儿们》
刚刚搬进新居,家里遍布大大小小的绿植。把家布置成植物园是我的理想,不过满眼望去都是绿色,却没有几朵花花草草。基于以往的种花经历,花朵就像是娇嫩的闺阁小姐,殊难伺候,远不如四季常青的绿植好养活。
曾经的豆蔻年华,也是爱花之人,那些个姹紫嫣红、各自美丽的花儿,陪伴过我最稚嫩的时光。
最早认识的花儿是太阳花(大花马齿苋)。家里阳台上用作花器的搪瓷洗脸盆里,栽种着五颜六色的太阳花。其实谁能有时间去照看他们呢?我最喜欢做的,不过是捏开它枯萎的花蒂,研究那些粉末一般黑色的种子。开了又败,败了又开,顶风冒雨,四时无常,也依然在简陋的花盆中绽放五彩的花瓣,细细的茎杆和绿色肉质的叶片,都充满生命的力量。
最有魔力的是“指甲花”(凤仙花)。每到7月份指甲花盛开的季节,就是小姑娘们最臭美的时候。摘下最红艳最新鲜的花瓣放进小酒盅里,加一点点明矾,用筷子拼命的捣捣捣,小心的用缝衣针挑起绛红色的花泥,小心翼翼的地敷在指甲盖上,然后用桑叶把手指包起来,用棉线绑好睡上一晚,第二天一早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指甲都染上了浅浅的红色!在人人素面朝天的80年代,这天然的化妆品成全了我对于美丽最大的想象力。
能一直走进我梦里的,是洁白如雪、香气四溢的栀子花。夏季栀子花开了,我的梦就开始香甜了。特别喜欢栀子花浓烈的香味,雅而不俗,让人印象深刻。喜欢把栀子花插在发辫上、放在笔盒里,最喜欢把栀子花放在枕边,拿在手里不停地深吸它的香味,不知不觉就睡着了,从栀子花的香气中走进带着香气的梦里。
在绿叶环绕,绿植成荫的新居,想起这些陪伴过我年少时光的花儿们,回忆也开始晕染上了五彩斑斓的颜色,那是如落花坠入流水般逝去的光阴。
一马平川
《化心,我爱花》
我与花的缘分,源自渠道匮乏导致的内地城市鲜切花资源稀缺,而让我等望尘莫及心心念念。当时的花店,多是精品店模式,价格贵,数量少,不亲民,不普及。爱俏的少女,无非顺应时节,瓶插点中国腊梅、桃花、荷花、小野菊,或者佩发髻或手腕或胸前纽扣处如栀子花、玉兰花、茉莉花,既可略解了夏日里的暑气,也表达了国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如今物流便捷,鲜切花已如案上的文房四宝般常见,每周一花,慢慢也从生活需求变成了文化需求心灵需求。花的种类,插花的器皿,时节的安排,渐渐与修养品格结合起来。加上与祭祀、祷告的结合,更让花神化、圣化,花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作为一群爱花人的群主,每周拖着小车拉着大捆花花上上下下送到爱花人之手并不觉得辛苦。看着兴趣相投之人,解锁了新品种亦与之同样兴奋,侍弄花期更长久也甚感欣慰。
化心,我爱花。嗯,以后我的花店,也叫这个名字吧。
Tracy
《且来花里听笙歌》
这些年,我穿行在这座城市的草木芳华间,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南国花事》。
粉萼花鸡蛋花朱缨花炮仗花禾雀花凤凰花、百子莲翠芦莉夹竹桃簕杜鹃羊蹄甲向日葵美人蕉、紫薇朱槿木棉杜英海棠黄婵睡莲玉兰鸢尾……百花竞放,生生不息。
繁花原本自开自谢自芬芳。若我们不来,则花开花落人不知;而我们来了,则在盛放时坠地后凋谢前与我们结下一段善缘。欣赏、拾起、轻放、聚拢、感悟……世间事物,原应惜缘。
读过这样一句话:“人生不过一场绚烂花事。”所以花开当珍惜,花谢且坦然。经历过感受过,足矣。
岁月如梭,而繁花仍会竞次开放在永恒的时光里,芬芳依然。
正如禅宗词句所讲的:“一朵花盛开,就会有数千数万朵花盛开。”
往期合集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