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兰花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只知道ldquo金陵十二钗rdqu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皮肤病医院好 http://m.39.net/pf/a_4781490.html

对于《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我们都很熟悉。但几乎贯穿前八十回首尾的“姑苏十二娘”却鲜少有人了解。

金陵十二钗人物画/蘭桂坊

姑苏十二娘由船娘、绣娘、织娘、茶娘、扇娘、灯娘、琴娘、蚕娘、花娘、歌娘、画娘、蚌娘组成,她们活跃在人家尽枕河的水乡之中,是心灵手巧的吴地女性的代表。

姑苏十二娘/网络

━━━━━

船娘

相传隋炀帝下扬州时,在古运河上不用壮丁划船,偏爱美女背纤,这是背纤的船娘形成专门的职业之始。

隋炀帝下扬州雕塑/汇图网

范烟桥在《茶烟歇》中谈及船娘:“苏州船娘,艳著宇内,与秦淮桃叶媲美。常见某笔记云:清人入关,颇不喜女闾,于是莺莺燕燕,悉避诸舟中,因舟中佳丽独弗禁,逐成习惯而产生一‘船娘’之名词。”

船娘/木渎古镇

苏州船娘,多身着白底蓝花的印花传统服饰,一般不施脂粉,形体的窈窕跟船橹的姿态非常协调,虽勤勉拙扑,却仪态万方。

在水网稠密、湖塘众多的苏州河道里,到处都有摇橹的船娘身影,用勤劳的双手捕获河鲜、菱藕、芡实、茭白、慈姑等天然食品。

船娘摇橹/汇图网

━━━━━

绣娘

“四大名绣”是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广东的粤绣和四川的蜀绣。江苏的苏绣,说的是苏州的刺绣。

绣娘/情调苏州

苏绣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吴国官员在迎接使节的场合就有穿绣衣的习惯。宋代,苏州城内出现了很多刺绣商号和作坊。明代,宫廷在苏州设织染局,下设绣作,民间“家家养蚕,户户刺绣。”

刺绣的图案离不开菱、藕、莲、荷、梅、李、桃、橘。绣娘们不仅会传统绣法,还借鉴西洋绘画手法,相继创制了仿真绣、乱针绣、双面绣、双面异色绣和双面三异绣,涌现出一大批知名的绣娘和苏绣作品。

刺绣剧照/网络

━━━━━

织娘

俗话说,男耕女织,安居乐业。男耕女织是农耕文化的重要内容。早在《诗经》中,就有妇女从事纺织的记载。

纺织/网络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丝绸之府和纺织之乡。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无数默默无闻的织娘用灵巧的双手纺纱织布,织出了水乡辉煌的农耕文明。

纺织机/苏州日报

织造的工艺相当复杂,织娘按预先设计勾绘在经面上的图案,不停地换着梭子来回穿梭织纬,然后用拨子把纬线排紧。织造一幅作品,往往需要换数以万计的梭子,其花时之长,功夫之深,织造之精,可想而知。

纺织机/苏州日报

━━━━━

茶娘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苏州则是“南方嘉木”(中国茶叶)的家乡之一。

西山採茶工人在採摘碧螺春茶叶/大公网

苏州太湖东西山的碧螺春在中国十大名茶中位列第二,向以香气袭人、清新馥郁而闻名于世,采茶姑娘自然功不可没。

茶娘集吴地山水果园之灵气,水嫩质朴形象与碧螺春茶相得益彰,她们是吴地茶文化的灵魂和载体,是水乡姑娘的杰出代表。

━━━━━

扇娘

从古至今,各种造型雅致、轻巧灵便的扇子,不仅是人们纳凉的工具,也是一方承载书画的天地,是赏用兼备的艺术品,也是收藏家眼中的佳品。

苏扇/网络

苏州的“苏扇”艺术,自明清以来就很兴盛,各种绢宫扇、纸团扇、折纸扇、檀香扇,都做工精致细腻,历来是文人雅士不可缺的掌中宝物。

制扇的扇娘,善于在扇子这一方小小天地中精雕细琢,把吴地的山水、花鸟、人物浓缩描绘其上,其精湛的手艺,增添了吴文化中绚烂的篇章。

━━━━━

灯娘

中国的古灯源于唐宋,盛誉明清,享有天下第一灯的美誉。苏式灯则以雍容华贵、造型美观、品种繁多、做工精致著称。

苏灯/中国社会科学网

早在宋代,苏灯已冠绝全国。宋代的灯彩,在苏州已成为独立的工艺行业,当时最流行的花灯据说是“万眼罗”和“琉璃球”。

宫灯是苏州民间工艺品中又一朵绚丽的奇葩,在苏州的各类民俗活动中,少不了制作精良、典雅淳朴的彩灯的点缀。八面玲珑的宫灯,折射出浓郁的吴文化风韵,也少不了幕后灯娘的辛勤劳作。

苏式彩灯非遗传承人汪筱文/苏州日报

━━━━━

琴娘

中国古代“琴、棋、书、画”四大才艺中,琴排为首:操琴的人,在德行上也有很多高尚的定位。

仕女抚琴/图行天下

苏州的古琴艺术历史久远,是吴文化中濒临灭绝的艺术珍品。

琴棋书画中,首当其冲便是古琴,作为古琴艺术的制作和演绎者——琴娘,更是吴文化中宝贵而又匮乏的代表人物。

随着世界对古琴艺术的重视和保护,这门古老的艺术再焕生机。那些散落在古城角落里对古琴艺术孜孜不倦的琴娘,也将迎来新的春天。

━━━━━

蚕娘

苏州自古便是著名的蚕桑之地,家家养蚕、户户出丝,蚕桑业是农村主要的支柱产业。

蚕娘/苏杭美景日记

在吴江等地,乡民们称蚕神为蚕王菩萨、蚕花娘娘。盛泽设有先蚕祠,供奉蚕神。蚕娘就像春蚕一样默默地奉献青春,是吴地贤慧善良的妇女代表。

蚕娘/苏杭美景日记

━━━━━

花娘

木渎的香溪河,两岸花香扑鼻,曾是西施采花的胜地,西施堪称吴中最早赏花的花娘。当茉莉花唱遍大江南北,苏州的花娘也成了水乡的代表。

西施浣纱/网络

每到茉莉花、白兰花和丹桂飘香的季节,曾经苏州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提着花篮叫卖的卖花姑娘,馥郁的花香与甜糯的叫卖声相得益彰,成为水乡街头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现如今,只能看到零星的卖花老奶奶还在坚守着“花娘”这份古老的职业。

卖白玉兰的老奶奶/吴中报道

━━━━━

歌娘

以前在姑苏城外乡村里,常会听到歌娘们动听的歌声。吴侬软语是苏州的方言,由此派生出多种吴语戏曲,吴歌便是其中之一。

吴歌表演/网络

历史上挖掘出如《沈七哥》、《五姑娘》等的长篇叙事吴歌,生动地反映了江南水乡的生活风情,是吴文化中浓抹重彩的画卷。

歌娘便是吴歌得以传承至今的民间山歌手,对吴歌的研究和保护作出了重大贡献。

━━━━━

画娘

五代起,苏州女性画家数量明显增多,绘画题材广泛,具有人文气息,她们能画,能书,也能文。

苏州的书法绘画大家比比皆是,尤以吴门画派声名远扬,由此自然形成一个绘画售画的特色产业,素有“中国书画之乡”的胥口镇便是其中之一。

吴门画派/苏州情调

“胥口农民画”传承吴门画派的传统技法,形成独特风格,近年来作品不仅在国内连连获奖,还不断远销海外。

━━━━━

蚌娘

"黄金有价珠无价",珍珠自古与玛瑙、翡翠等宝石齐名。太湖珍珠历史悠久,享有"世界第一"的美誉。

辛勤劳作的蚌娘,终日在碧波浩荡的湖水里,像晶莹闪亮的珍珠,支撑起一片珍珠产业的蓝天,她们也是值得讴歌的水乡巾帼。

姑苏十二娘是吴文化的载体,也是江南水乡女子的典型代表。更是苏州历代商业和手工业繁盛的缩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