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舒缓柔和的课前轻音乐,走在空气清新的校园小径,点缀在如茵绿草间的花儿伴着轻盈的音乐蹁跹舞蹈,让我似乎看到了伴着乐曲跳着韵律操的小学生们。
我是一名辛勤的园丁,我的花圃里育着五十二朵鲜花,花期两年,品种不多,但花色繁多,模样各异,脾性不同。六一儿童节到了,且让我拈几朵花儿,献礼美丽的节日。
玫瑰花
玫瑰花美丽,人见人爱,却长得稀落且有些娇贵,得小心侍弄。班上几位各方面表现都突出的孩子便如朵朵玫瑰。
班长小雪长相可人,口齿伶俐,但爱出风头,脾气急躁。自习课上哪位同学违纪,她吼叫制止的尖利之声往往比吵闹声还大,如果制止没效果,她会直接挥起小粉拳在捣蛋同学背上一顿乱捶;班上的活动如果没叫上她,她会撅着嘴巴拖长哭腔当着所有人面大喊:“老师——你不喜欢我了吗?……”说这话时的她必是一脸凄楚,泪在眼里打转,看到这楚楚可怜的样子,谁会忍心抛下她?
小明是班上的体育委员,个子比其他孩子高出半个头,在县口才班培训过两年,口齿伶俐口才甚好而且学习优秀。班上因为有他,口才类比赛总能轻松夺冠。然而上周的诵读比赛他突然不愿意参加了,这可让我措手不及。两次把他单独叫到办公室,他都把小脑袋摇成拨浪鼓,问及原因,却始终抿紧嘴不说话。联系家长后才得知,这小家伙可能是报复我呢!原来这学期他每天把放学的路队组织得整齐有序,却没有得到过我的一次表扬。
于是,第二天在课堂上,我特地表扬了他体操活动组织得好,路队认真负责。结果,下课后,他主动追上我,涨红了脸对我说:“老师,诵读比赛我也报名参加!”
栀子花
五月,栀子花在骤升的气温中悄悄绽放于绿草间、桂树下,一朵朵洁白如玉的花儿连着开放,给炎热的空间带来了清凉和芳香。
大多数守纪乖巧的孩子便如栀子花般,不惊不扰,静静开放,似乎无需你花费什么精力,也不必你投予过多目光。然而每当躁闷烦倦之时望向他们,定能获得花香沁心脾般的安宁和欣慰。
月悦是位好静的小女生,上课她从不举手发言,但目光总能跟着老师转;下课,她喜欢待在座位上,静静地看着同学们嬉闹,却从不参与,有时看到好玩处也会开心一笑,把她平时刻意掩饰的缺了两颗门牙的牙床暴露出来。当她意识到时,当即脸红到了耳根,赶忙用两手捂住嘴巴。有一次下课,我俯身检查她作业时,她突然凑到我耳旁偷偷问道:“老师,我妈说我爱吃零食,所以牙齿被老鼠叼走了。我现在不吃零食了,老鼠会把牙齿送回来吗?”望着她扑闪扑闪的大眼睛,我心里充满着怜爱,便边点头边说:“会,一定会的!”她听后,脸上漾满笑意,小豁牙又露出来了。
博博长得虎头虎脑,是班上一名内向而腼腆的男生,老师的每句话他都记得清清楚楚,特别是老师定的规矩,条条都能严格遵守。班上有个朗读群,我规定每位同学每天早起要朗读课文,并发录音到群里。许多学生刚开始执行得很好,每天都朗读,持续了一个月左右就有部分学生找各种借口推脱。只有博博,每天都在群里朗读。有一次晚上,他妈妈从南昌打电话给我,说她出差不在家,博博第二天没有手机进行朗读录音,特别向我请假。这可是第一位为孩子朗读向我请假的家长,我不禁为这位母亲极强的原则性肃然起敬。家长是孩子的楷模,良好的家教是孩子优良品性养成的最好土壤。我更加
野蔷薇花远远望去长相喜人,惹人怜爱,却很不好亲近触摸,因为它的花茎花托都是毛茸茸的刺,就像班上那几位调皮捣蛋的学生。
小星,离异单亲家庭孩子,出生起就跟随外婆生活,大胆外向,天不怕地不怕,对打骂似乎已产生了免疫力。他爱骚扰别人,没有一位同学愿意与他同桌。所以他一直是一个人一个座位坐最前面,坐在老师眼皮底下。即便这样,他还是总要影响后桌和附近的同学,多次批评都不见效。上个月有同学报告,小星竟然当众脱裤子给同学看。听到这情况后,我把他带到办公室,警告教育一番。等他走了以后,我忽然意识到,小星的一切违纪行为,除了好动,更多的是刷存在感,从小父爱的缺失让他产生爱的饥渴,渴望被接纳、被重视,当没有能力从正当的途径获得必要认可时,他便走偏道,走叛逆之道。
意识到这点后,我开始有意地
兰子乍一看好像长得并不可爱,但笑起来细细的牙齿露出来却很可人。她父母都在身边,却过于溺爱,才七八岁的孩子,竟是资深游戏玩家。上课不说话,但眼神很游离,似乎还沉浸于游戏世界。多次与她父母沟通,他们终于也意识到了管教的紧迫性,于是不顾她各种哭闹,把手机电脑锁上密码,母亲干脆辞职做了全职宝妈。兰子基础不好,她母亲从网上下载学习软件从一年级开始手把手教她,遇到不会的便
只要有清风玉露,花儿就可以充满生机。
学生如花,花期宝贵,需精心护养爱惜。花圃里的每朵花儿都落满了我的
尽管光阴飞逝,但岁月充实而美好,因为有《我们仨》。
——题记
有一天,母亲笑吟吟地对我说:“果果,看!妈妈今天给你带回来一本很好的书哦!”我接过书,只见土黄色的纹路纸封面上印着“我们仨”三个大字。我欣喜异常:“哇!这可是我慕名已久的书啊!”
我以最快的速度拜读完杨绛先生的大作。我非常喜欢她的叙事风格,朴实而亲切。思绪随着她的文字而游走,一幕幕或是温馨或是伤感的场景在脑海里涌起,我的心也为之或喜或悲或愁或哀。
杨绛先生在书中回忆了与爱人钱钟书先生一同求学的经历,与女儿圆圆的相互陪伴,以及家中三人在一起的无穷乐趣和分别时的哀愁。这些相守相爱的故事,格外真实又无比自然地流露出了至纯的亲情。这些亲情故事,拨动了我的心弦,奇妙地唤醒了我对亲情的感受。
杨绛先生一家三人性格各异,杨先生沉稳,钱先生幽默,圆圆懂事,他们家却是最和谐最美好的地方。他们相互包容,相互关爱,哪怕在最艰难的岁月,他们的心里都有爱的阳光照耀。每每看到钱钟书先生像个孩子似地逗乐圆圆的情节,我都会忍俊不禁。我的父亲,看似冷峻的外表,却有着一颗孩子般的童心。在空暇的时候,父亲总会拉着我做一些简单的游戏,或是跟我展示他的“三角猫”拳术。每当我因力气不足输给他的时候,他便露出狡黠的笑容。
当钱先生被匆匆地接往别处开会,好久杳无音讯时,杨先生和圆圆在家茶饭不思,焦虑担忧。后来她和圆圆想办法辗转倒车去古驿道探望钱先生,一家人在船上匆匆相遇,又匆匆分离。这是一种怎样的人心折磨啊!难怪杨先生会说:“我但愿我能变成一块石头,屹立山头,守望着那个小点(钱先生坐的船)。”守望,恰是对亲人最浓的爱恋。而这种对亲人的挂念之情,一下子拉近了我与作者的距离。
每次父亲出去应酬,我和母亲无时无刻不挂念着他。只要他未回来,无论多晚,我们都会亮着灯等他,一直要家门口响起了熟悉的汽车喇叭声,我们悬着的心才能平静下来。若是他出差在外,我们总是要算着他到达的时间,打电话问他一路是否安好,我因此常常想,如果世间没有分离,该有多好!
杨绛先生身体原本瘦弱,还得辛苦地守护着得了不治之症的女儿圆圆和患病的钱先生。很多时候,她都在与面对生离死别的人生和繁重的杂务作斗争。面对命运的嘲弄,这一家人以爱为盾,以坚强为盾,做着艰苦的抗争。有这样的相爱不离弃,家才是世间最温暖的港湾。
一部《我们仨》,写尽了平凡家庭的生死别离,道尽了世间爱的真谛。读后,我为之感慨,为之落泪,也为之温暖。它让我知道,爱在,家就在。而这就足够了。
“金鳌洲”特刊/庆六一
JinAoZhouTeKan/QingLiuYi
“金鳌洲”特刊/庆六一
JinAoZhouTeKan/QingLiuYi
我来动手做馒头
·萍乡六中七(2)班刘星语·
我望着手上学校发的活动通知一筹莫展。做馒头?我哪会啊,吃馒头还差不多!周六晚上,当我正要忘记这件事时,妈妈却买了面粉回来……无奈之下,第二天早上我只好踏进厨房。
正当我看着面粉与酵母手足无措之时,我的“大救星”——爸爸终于优哉游哉地走进了厨房。“先把手洗干净,再洗一个脸盆,一个碗。”爸爸指挥道。我看他这样,赶紧照做,一边做,一边想:我的“大救星”不会只做甩手掌柜吧?果不其然,爸爸一直都在下指令,自己却什么都不干。我像是上了发条一样在厨房里忙上忙下,停不下来。
终于可以揉面了,我按照爸爸说的,把手伸向了面粉团狠狠地按了下去。按了几下,刚开始觉得还挺有趣的,手上加重了力道,揉搓那可怜的面团。不一会儿,我的手腕就又酸又累了。忍不住喊累后,爸爸才接过我的活,揉按起来。我看着那个面团在爸爸手里变得十分听话,也不粘盆子,不粘手了,表面也变得光滑起来。
爸爸说:“揉面要做到‘三光’,盆光、面光、手光。”我似懂非懂地看着,心想,这揉面还挺好玩的,可是真累啊。
这个活动的结局就是我们一家吃到了自己手工做的馒头,劲道香甜,还挺好吃的。第一次做馒头就成功,还多亏了我的“大救星”啊。
平时,我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却从来没有想过这些我们认为的理所当然背后的辛苦。这次劳动活动,我不仅仅学习了馒头的做法,更深深地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与快乐,更多的,是知道了那些无私奉献的人的良苦用心。也是因为这次活动,我才更深刻地体会到《悯农》的含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金鳌洲”特刊/庆六一
JinAoZhouTeKan/QingLiuYi
“金鳌洲”特刊/庆六一
JinAoZhouTeKan/QingLiuYi
我的弟弟
城北小学刘景浩·
我的弟弟一岁多了,每当听见别人家小宝宝的哭声,我就会想起我的弟弟;每当听到别人家小宝宝的笑声,我就会想起我的弟弟;每当看见商店里的玩具,我就会想起我的弟弟;每当这些时候,我就想快点回家,和弟弟一起玩。
弟弟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会和我玩了,我拍一拍妈妈的肚子,他就会回应。我拍一下,弟弟就踢一下;我拍四下五下,弟弟就会踢四下五下。
弟弟会爬的时候,一听歌就会跳舞,身体前后摆动,看起来特别搞笑。
我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手和弟弟玩。我用娃娃扔他的头,一开始我以为他会哭,结果他却笑了。弟弟特别喜欢粘着我和我玩,所以为了避免弟弟打扰我写作业,我就在7楼写作业,他在6楼玩。写完作业,我再去和他一起玩。
我喜欢我的弟弟!
“金鳌洲”特刊/庆六一
JinAoZhouTeKan/QingLiuYi
“金鳌洲”特刊/庆六一
JinAoZhouTeKan/QingLiuYi
小可的画
石语
拿起画笔的小可
就是童话世界的王子
或是一个小小的魔术师
他的笔比造物主的手还神奇
在一张漆黑的纸片上制造
许多可以与人说话的生灵
他画了好多的鱼还有乌龟
每一条鱼都像他自己
长着明亮的大眼睛
鱼身上的鳍是天使的翅膀
在水里飞舞
海藻水泡浪花
也参与了这场舞蹈的盛会
有了这么多活泼的水族
海底不再是漆黑一团
世界变得透明而多彩
小可,只有5岁的小可
他说鱼身上的鳍就是天线
可以接收人类发射的信号
可以听他指挥
纸上的鱼真的游动起来
游到了空气里
小可像捉蜻蜓一样
把鱼轻轻抓在手上
纸上的乌龟爬了出来
和小可一起捉迷藏
小可高兴地喊了起来
却发现自己睡在
妈妈温暖的怀里
不做离群的小鸟(童谣)
邹丽卿·
一二一,
听口哨,
放学回家队伍好。
嘀嘀嘀,
汽车叫,
斑马线上停留少。
像大雁,
排一字,
小心走路不蹦跳。
陌生人,
要警惕,
当心坏人来下套。
有秩序,
守纪律,
不做离群的小鸟。
“金鳌洲”特刊/庆六一
JinAoZhouTeKan/QingLiuYi
王丽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