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元凶可能让男人断香火 http://www.bdfyy999.com/bdf/jiankangzatan/m/9271.html景色秀丽的武陵溪之上,有一座古老的廊桥,它的名字叫“登烛桥”。
坦洋工夫茶兴盛的时候,临近乡村争相到棠溪来聘请制茶师傅,当年坦洋的很多茶师也都是棠溪过去的。坦洋的胡氏茶商为了方便制茶师傅回乡,也为感激他们制茶做出的贡献,特意挑来十担银元捐资建起了“登烛桥”。这座桥修建于清宣统元年即公元年,6年后,坦洋工夫茶和贵州茅台酒同时在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享誉八方。
棠溪村茶师辈出,陈恩清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一)
年,在中国历史上是及其不平凡的一年。那一年的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这就是著名的“南昌起义”。
一个多月后,在福建东北部的棠溪村,一个小男孩呱呱坠地,他就是陈恩清。陈恩清在家排行老二,上面有一个哥哥,父母以务农采茶为生。
陈恩清从小志向高远,聪明勤奋,决定感干出一番事业。二十岁那年,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他带着棠溪村的十几个年轻人,一同到福安茶厂做茶。在福安茶厂,这些年轻人勤劳肯干,不断学习制茶技艺,很快站稳了脚跟。这其中,就有后来成为著名茶师的郑嫩弟、郑禄庄、林阿三、陈作寿等棠溪人。陈恩清因为技术出众,又待人随和,很快结识了不少朋友,这其中就有当年福安茶叶机械厂的厂长等人。这个时期,是陈恩清进步最大的时期,他的制茶技艺不断提升,成为厂里公认的能手。因茶结缘,也就在这个时候,他认识了相爱一生的妻子郭爱庄,组建了幸福的家庭。
在福安茶厂,当时一个人每月的工资包吃包住大概是五块钱,虽然还可以,但有了孩子之后,对于一个家庭的开支来说,还是显得拮据。为此,陈恩清决定返回棠溪,寻找在家乡创业的机会。妻子张爱庄支持丈夫的决定,毅然放弃了当时福安茶厂正式工人的待遇,和丈夫回到棠溪。
(二)
离开福安茶厂之后,陈恩清回到棠溪,栽种茶叶,种植桃李等果树,也在等待创业的机会。这期间,也在上白石供销社鸡鸭厂,从事养鸡养鸭等生意。虽然经济上有一些改善,但他始终觉得还没有施展开手脚。难道只能眼睁睁让福安茶厂那些年所学的制茶技艺荒废掉吗?陈恩清并不甘心。
英雄终于把握住了用武之地。三十岁那年,这个为茶而生的年轻人前往霞浦,在霞浦茶叶局下属的茶叶站工作。他几乎走遍了霞浦所有的茶叶站。溪南、三沙、水门等地方,都留下了他奋斗的身影。他不仅工作勤勉,对于家乡人也特别热情。当时福安茶厂派车到霞浦各茶叶站运茶叶,陈恩清经常提前买好霞浦当地的带鱼等海鲜咸鱼让司机带回福安,分享给亲朋好友。
在霞浦工作十多年后,年近不惑的陈恩清也变得越来越成熟。与此同时,他选择回到福安上白石茶叶站当一名茶师。在这期间,陈恩清不断凭着自己对茶叶制作和销售的理解,作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在当时,很多茶农都认为茶树结的籽没什么作用,然而,陈恩清却反其道让大家采摘下来,剥去外皮,榨成茶油,无形中增加了茶农的收入。看到很多人家挑拣茶梗不方便,他心系家乡,专门让棠溪老乡生产出茶盘售卖,增加收入。这些,都展现出他独到的眼光和浓浓的爱乡情结。
(三)
在孩子们的眼中,父亲陈恩清永远是一个性格直爽、敢作敢为,乐观豁达的人,似乎什么苦难都难不住他。医院工会主席、神经外科主任陈水钰讲述了当年父亲陈恩清带他住福安招待所的一件事。那时陈恩清身上带的仅有的两元钱弄丢了,这就意味着他们可能连吃的都买不到了。年龄尚小的陈水钰急得差点都哭了,没想到父亲倒是觉得没事一样,照样去办自己的事。最后还是陈水钰在招待所床底下找到了。当时到各地坐车都很不方便,需要开介绍信,父亲经常各地往来,总是有办法联系到车票,这也充分说明了陈恩清出色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乐观的性格。在棠溪,老一辈的人知道陈恩清有个外号叫“吊丝虫”,这种虫攀上一根树枝,就能顺着树枝,不断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可谓生动形象。
真正让陈恩清声名远扬的,是他被聘请为南平浦城县茶厂厂长。陈恩清当时的制茶技艺已经相当成熟。如今,在陈恩清的家中,我们还能看到一架老式天平,这是陈恩清当年用来称茶用的。其精密程度,到现在依然让人叹服。当年,拥有这样天平的茶师并不是很多,茶届泰斗张天福也是使用这种天平。
在浦城县茶厂任厂长的近十年时间里,陈恩清组织生产红茶、绿茶、眉茶等多品种高品质的茶叶,年产量达三万多担,出口一万多担,产品由省外贸公司经手,畅销欧洲、东南亚等地。陈恩清用所挣到的钱,修建了棠溪第一幢青砖房。
那时的陈恩清棠溪家,经常门庭若市,很多同乡人都希望能够和他学点技术,或者能够得到引荐。陈恩清很重乡情,往往都是来者不拒,热情帮忙。但凡乡里人因为经济拮据等需要帮助的,陈恩清也都会慷慨解囊给予资助。
(四)
根植在陈恩清骨子里的,是永远不变的家乡情结。年,陈恩清返回棠溪创办了“白云茶厂”,这是一家隶属头乡政府的茶厂。从基建开始,设备选购,到产品加工,陈恩清都亲力亲为,就是希望能把茶厂办好,造福棠溪乡亲。为了开创新产品,陈恩清发动棠溪的乡亲们种植茉莉,然后用采摘新鲜的茉莉花熏制出香气浓郁的花茶。还引导工人用各地采摘来的白玉兰花熏制茶叶,所生产的花茶产品广受好评。白云茶厂年产优质茶叶七八百担,给棠溪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然而,因为长期积劳成疾,陈恩清忽略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在福安检查后,又被送往福州医治,无奈病情严重,在福安返回棠溪的路上去世,享年59岁。
虽然一代茶师陈恩清享年并不长,但是,他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却是无价的。他所带的徒弟,有很多现在都是著名的茶师。例如当年还是茶叶“挑夫”如今已经是北京知名茶师的李培松,还有吴铃森、林冬弟、王进波等人。
他所培养的七个子女个个都很有出息。其中大女儿陈赛华和儿子陈长锐都与茶叶结下不解之缘。早在霞浦茶叶站工作期间,陈恩清就把孩子带在身边,跟着自己做茶,掌握了娴熟的制茶技艺。年,陈长锐担任社口坦洋四甫茶厂的厂长。年,陈恩清毅然把大女儿陈赛华以及年仅二十多岁的儿子陈长锐安排到周宁茶厂,并由陈长锐担任厂长,可见其对孩子的信任和大胆用人的智慧。周宁茶厂在陈长锐的带领下,年产茶叶三万多担。凭着过硬的茶叶技艺,陈长锐获评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国家一级评茶师”。陈长锐的儿子陈伟大学毕业后,跟着父亲学习茶叶经营,在苏州成立了“七步人茶业公司”。
退休后,陈长锐在棠溪成立了“福安市九榕传承茶叶加工坊”,希望能把祖传的制茶技艺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茶香飘满美丽的家乡棠溪。(陈智文)
来源:今日福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