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兰花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释迦牟尼佛广传bull白莲花论九 [复制链接]

1#
初期白癜风用药 http://m.39.net/pf/a_6489068.html

一生必读的巨著: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温馨提示:阅读前,让我们一起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方便度众不可数(2)

当摧敌国王执政时,利乐如来正出世传法,在其菩萨眷属中,释迦牟尼佛彼时转生为信力菩萨,一直赞叹大乘功德。有一些不喜、不愿住于轮回中之声闻乘比丘,他们经常说:“前际无边无涯之轮回有谁愿住?”并以此与大乘佛子展开如理如法之辩论。信力菩萨则对其说道:“诸位长老,不知你们是否具体知晓众生过去长陷轮回中时所遭受之剧烈、难忍痛苦?”他们纷纷回答说:“不大清楚。”信力接着说道:“正执著于法时有何畏惧?你们对过去之事不愿观察,对未来又妄加观察。诸位长老,舍弃已逝之事、一心只想未来之事正乃真正可怕之事。你们在进行对过去之所谓观察时,对未来并未从根本上加以重视,你们均如是思维:过去已永远过去,无需观察,亦无可恐怖。诸位长老,我据佛陀本义对此理解为:过去之事亦需正确观察,在观察时,‘我做过诸多事’之类念头根本无法存在。诸位长老,往昔有位仙人名为红马,他欲到达世界边际后而死去。于是他就以神变脚踏山王,一一飞越崇山峻岭,怎奈依然半路死去,并未摸着所谓边际。诸位长老,佛陀从未开示过可依双脚踏遍边际,唯以智慧方能触摸世间边缘。你们以为未来痛苦不堪,并为未来痛苦而担忧不已。但诸菩萨所要灭尽者乃贪欲边际,他们绝不会徒劳赶赴世间边缘,若能灭尽贪欲,哪里还会有痛苦记忆及关于痛苦之念头?”尽管他如是宣说,但依然未能遮止住声闻乘比丘种种见解,因他们尚不具备信心之力,他们修无上菩提之缘分尚未成熟。佛经中说:“是故诸菩萨为众生利益,应精进生起信心力。”久远之前有一国王,名为执实法,对佛法具大信心。但他一直执著一切法实有,一切法均不可改变。释迦牟尼佛当时转生为国王一大臣,名为法行。法行聪慧,且具观察力,精通法与非法之区别,经常帮助国王主持国政。他又承侍如来,并修持大乘佛法。平日里他就已知国王实执严重,为制止国王偏见,他令工匠做成很多金质器皿,可用以盛储芝麻、酥油、油饼、食物、饮料、蔬菜……做成后他问国王:“这些器具都可用来盛装何物?”国王便找来诸位首领令其抉择,他们便一一向国王推荐道:“此为盛水之器,此为装芝麻之用……”法行大臣后把用以装芝麻之器皿改盛酥油,并以之为国王供斋;而当国王命手下用盛水之器皿装满水送来时,手下却顺势将水舀在另外器皿中端来。国王一看器皿错用,就对左右说道:“原先曾有规定,为何现在又错杂用之?一切规矩都已被你等破坏尽净,以致秩序全无。所有器皿自此之后都成废器,这岂不浪费?”法行大臣就趁机进言道:“无论何种器皿均无装盛一定物品之不变规矩,同理,一切法亦可发生转变、转化,皆具毁灭性,无有一法有所谓决定性,万法尽皆变化无常、转变无定,何来永恒实有之法?大国王,你应了知并修持万法无常、无定及动摇不实。大国王,少年会渐至青年,青年会迈入中年,中年又步入老年,老年又走向死亡,此乃人生岁月之流程。同样,一切法亦无真实存在。”国王对其所言深表赞同,并为真正通达此理而开始精进修行,他随后终于舍弃并灭尽实有之忆念。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普贤行愿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