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兰花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山海协作rdquo写华 [复制链接]

1#
缺铜会得白癜风吗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53317.html

砚山县天气预报:6月1日多云有阵雨17到2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途中,群众看病难、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成了“拦路虎”。

白玉兰,外形洁白、高雅,象征着友情的纯洁和真挚,象征着春日的暖阳和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寻。这应该就是当年上海实施东西部协作推进健康扶贫工作时的初衷和美好愿望,也是“白玉兰卫生室”这一名称的来源。

作为沪滇对口协作支援的重要内容之一,白玉兰卫生室建设与习近平新时代扶贫开发重要思想不谋而合,为砚山县全面打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如期摘除贫困县帽子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乡医服务从家里搬到了卫生室,打通了群众看病难‘最后一公里。”

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村级卫生室建设几经起伏,在较长时间里缺乏固定的村级卫生场所,也没有固定的医疗卫生人员,部分村寨的乡村医生要么在大队安排的狭小的卫生点工作,要么直接在家里“兼职”,多数时候在家务农,有生病的群众来到家里时又变身为“乡医”,尽管如此,也或多或少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改变,是从上海静安援建砚山县基层医疗卫生所开始的。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和静安区委、区政府援建“白玉兰卫生室”,开启了砚山县健康帮扶的先河,拉开了砚山县村级卫生所建设的序幕,为砚山县在22年后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奠定了良好基础。

上海市扶贫干部刘峰(右一)与盘龙乡卫生院医生罗加丽(右二)在建于年、至今保存着原貌的“上海市闸北区援建响水龙白玉兰卫生所”门前合影留念

历经23年,斑驳的墙体和灰白的砖瓦记录和见证着白玉兰卫生所的过往,今天的响水龙白玉兰卫生所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上海援建的响水龙白玉兰卫生室打通了方便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就医‘最后一公里’,在年以前全县各乡镇卫生院条件都不是太好的情况下,响水龙白玉兰卫生室的环境、条件比当时的乡镇卫生院都好。刚刚出去的这几个人多年以来都是来这里看病开药。”今年44岁的罗加丽,年从文山州卫校毕业参加工作,年被分配到了响水龙村的白玉兰卫生室。

在罗加丽的记忆中,当时村里的老百姓家庭经济非常困难,要看病吃药得走上10多公里花费三四个小时到盘龙乡的卫生院就诊。家庭的贫弱和交通的不便,让村里的许多群众患病后不愿医治、不敢医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家庭比比皆是。白玉兰村卫生室的建成,让普通老百姓的健康梦想成为了现实。

上海市闸北区扶贫干部刘峰(中)向罗加丽(右)询问曾经在响水龙白玉兰卫生所工作的经历和感受

“我记忆最深的就是有一个群众因为溺水导致了昏迷,如果不是有这个白玉兰村卫生室,抢救得比较及时,这个人如今就不在。”谈及响水龙村的白玉兰卫生室,罗加丽的脸上满是兴奋。

年建成的砚山县盘龙乡三合村委会响水龙村白玉兰村级卫生室是第一批白玉兰村级卫生室。如今20年前的白玉兰卫生室牌匾依然清晰的挂在卫生室门口,承载着20年来三合村老百姓们对“我有一个健康梦想”的记忆。

“响水龙白玉兰卫生室建成的时候,村里没有赤脚医生,也没有专门的乡村医生,都是从乡卫生院派医生下来驻守。第一个到这里的医生是何德斌,他现在调到蚌峨乡卫生院任院长了。年开始有了专门的乡医。”盘龙乡卫生院副院长唐俊向上海市静安区派驻砚山扶贫干部刘峰详细的介绍卫生室的发展变迁。

至今,响水龙白玉兰卫生所仍然是周边群众头疼脑热

看看常见病的首选之地,因为方便

已在响水龙白玉兰卫生室工作12年的乡村医生吴向龙说起走过的12年显得有些激动,“虽然我的工资不高,从最早的多块到现在的多块,基本能够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但白玉兰卫生室为周边几个彝族、壮族村寨的群众看病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盘龙乡响水龙白玉兰卫生所是上海市静安区援建砚山的43所村级卫生所里较具代表性的一个,也是目前原貌保存较为完整、作用仍在持续发挥的一所卫生室。

20年过去了,如今的响水龙村卫生室概况上是这样写的:村委会总人口户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人,因病致贫0户0人,患23类29种大病8人,其他大病14人,长期慢病75人,重病0人;响水路村卫生室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设有诊断室、治疗室、公共卫生室、药房和留观室等。覆盖全村户人,有乡村医生2人,其中女乡医1人,能提供常见病、多发病门诊诊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

原盘龙乡白玉兰卫生所,现在是盘龙乡卫生院的中医馆,历经20余年仍保存完好,内部设施已发生巨大变化

左侧为新建的功能完善的盘龙乡卫生院综合楼,右侧为20多年前建成的白玉兰卫生所

年至年的11年里,上海市在砚山县援建白玉兰卫生室43个,总建筑面积.67平方米,共投入帮扶资金达.万元。其中,房屋建设.万元,医疗设备25.万元。项目的实施,有效解决了砚山县11个乡镇,个村小组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实现了基本医疗“全覆盖”,打通了贫困群众看病就医最后“一公里”,明显改善了砚山县缺医少药的状况及改善人民群众就医环境,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开启了砚山县村卫生室建设工作新篇章。

在上海援建的干河白玉兰卫生所基础上新建的干河乡卫生院

脱贫攻坚以来,为支援砚山县贯彻落实好《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年,上海市静安区再次投入资金80万元,援建稼依镇补佐村委会卫生室、干河乡卡吉村委会卫生室、八嘎乡保地村委会卫生室和蚌峨乡南屏村委会卫生室,有效解决了4个村卫生室房屋老化、业务用房紧张的现状,使人民群众得到更为及时、舒适、优质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促进砚山县卫生事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提升县域医疗卫生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医院虽然原来也有牙科,医院最弱的学科,现在有了上海市的帮扶,我们新建的口腔科的环境和设备设施得到了全面的改善,年口腔科的门诊人数将突破人。”谈及年上海静安区对医院口腔科业务用房设备采购项目,医院副院长陈新勇显得很激动。

陈医院口腔科项目总投资42万元,申请上海援建资金30万元,医院自筹12万元。目前口腔科已建成设备安装调试使用完毕,医院验收,开设牙科诊室6间,CT机房、牙片机房及操作室各1间和各类工作辅助用房9间,从年9月11日搬迁使用新业务用房,年口腔科诊治病人人次,年口腔科诊治病人人次,每年同比增长近20%。

上海市静安区援建的医院口腔科牙科门诊

口腔科的建成使当地口腔科病人得到及时救治,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减轻人民群众就医负担。同时,也有利于口腔科向临床重点专科化发展,医院口腔科诊疗技术水平和处理口腔疾病的能力。

5月31日,医院牙科业务室接受龋齿治疗

“上海援建的血液透析室建设真正的解决了老百姓的需求,医院过去没有血液透析室,许多病人需要做血液透析就得到文山、医院里面去做,来回的往返路费和生活开销增加了贫困老百姓看病就医的经济负担。”

焕然医院

医院的项目部主任李航介绍的上海援建血液透析室建设项目,预算总投资.25万元,其中上海帮扶资金40万元,于年6月11日投入运行,医院项目资金短缺的实际困难,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现象,明显降低了因转诊过程中存在路程远、患者病情变化快、路途中药物使用有限等民生短板。

“全县每年需要做血液透析的有余人次,外出治疗的人次达到了余人次,外出的医治费用余万,还不包括途中的车费、生活费这些。现在我们有了血液透析室,大家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李航认真算了这笔账,医院已购置了15台血液透析机,还针对全县做血液透析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在享受国家减免政策的同时,对群众自费部分再减免10%。

“当地老百姓最需要什么治疗,我们就集中优势力量把这个学科尽快建立起来,把技术及早开展起来。”在上海市的对口帮扶下,口腔科、血液透析室、结核病实验室等一个个学科得到重点扶植和建设,医院的诊疗服务和专业技术水平得到了提升,让砚山县的老百姓看病不用走出县城。

“30%的转诊率让我们感到十分惭愧”

自砚山县脱贫摘帽以来,为巩固提升健康扶贫脱贫质量,砚山县进一步坚持和强化健康扶贫三级管理体系的落实,以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政治担当,积极推进健康扶贫巩固提升。

上海市静安区援建的砚山县中医馆

年一季度,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患者门诊就诊人次,基本医疗报销费用.46万元;28种疾病门诊就诊人次,基本医疗报销费用.55万,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87.92%;建档立卡贫困患者总住院人次,总医疗费用.09万元,基本医保报销.72万元,大病保险费用40.24万元,医疗救助.44万元;符合转诊转院住院规范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实际报销比例达90.93%,实际自付比为9.07%。

其中,有一个多年来一直困绕着砚山县医疗卫生工作者的数字,多年以来,砚山医院、医院的砚山籍患者转诊率高达30%。

“30%的转诊率让我们感到十分惭愧”,对于这个数字,医院副院长陈新勇非常感慨。他相信,在健康中国行动计划的扎实实施和上海市静安区的持续帮助下,医院医疗的能力建设将进一步得到提升,转诊率也将大幅下降。

“上海市静安区给予的支持,极大提升了我们的医疗装备能力,也为目前我们正在推进的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县域内患者信息共享信息化平台等建设奠定了基础。”

对于砚山县公共医疗卫生能力的发展方向,陈新勇有着十分清晰的思路。对于今后东西部医疗卫生协作和对口支援,他希望静安区能够在继续给予砚山设备支持的同时,重点开展“一对一”的人才支持、医技培训,为培养砚山本土医疗人才,切实提升砚山医疗卫生综合能力和水平给予帮扶。

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教学实践基地”的医院,拥有全国基层名中医1人、省级最美中医1人、省级基层名中医4名,文山州七乡名医1名、文山州名中医1名,砚山县名中医2名,探索形成了具有医院特色的“实践抢救生命、治疗疾病、全面康复、健康指导”“四维医疗”模式。

不断发展中的医院人才队伍

近来来建成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石学敏“中医工作室”、全国名中医吴荣祖“中医工作室”和全国基层优秀名中医、砚山县名中医冯兵“中医工作室”,在院内修建太极广场、积极推广太极拳和各类养生操、健身操,并在广场公园种植具有观赏性和药用价值的中草药植物,将医院建成具有浓厚中医药文化氛围的中医药治疗区、中医药文化养生园,深受当地居民和患者欢迎。

医院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相继购置了全县首台磁共振、C型臂、CT等大型医疗设备,在州内率先推广肛肠术后以用中药代替抗菌药常规使用技术,成功完成砚山第一例腹腔镜微创胆囊摘除术、首例脑出血碎吸术,腰椎、胸椎手术、髋关节置换术不断成熟。

医院中医馆建成以来,以独特的中医文化和精湛、悉心的服务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和好评

山海情缘始玉兰,民生安康永记怀;玉兰花开暗香溢,手足情深自不忘。

24年前,在*中央、国务院的号召下,沪滇对口帮扶砚山医疗卫生事业掀起了建设高潮;24年后的今天,静安区将继续用大爱书写沪滇情深的新篇章。

作者:文/李兴伟彭显波图/冯兵郭静王仕海

制作:杨朝仙编辑:唐玉美责编:王雪(以上消息属砚山县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欢迎投稿!

作品请发送至邮箱:

qq.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