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兰花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多聊两句丨泡茶做茶储存茶,你们的提问 [复制链接]

1#

▲这是「多聊茶」的第玖拾捌篇常规文章

总结于多杰老师在茶课群内的分享会的内容

本期推送的内容,来自于「多聊茶」官方群(戳这里了解入群方法)第十八次线上分享活动中的问答部分。前半部分关于《茶谱》的内容,请戳→_→多聊两句丨解读《茶谱》第五讲:茶谱中的朋友圈金句

本期问题图文版

「·聊茶·」

Q:花茶的主产区有广西,福建,四川,请问老师,以上三个茶区花茶的特点是什么,谢谢。

?多说有很多老字号的花茶,最早确实是在福建做的最多。但因为种种原因,导致了花茶产量下降。所以现在他们做的精品花茶更多一些,其他的就很少了,但福建的茶厂有他自己的历史传承。现在到福州三坊七巷旅游,还可以看到茉莉花茶文化的痕迹。

广西横县,应该说是占领了中国花茶的半壁江山。我们现在所喝的大量花茶,都是在广西制作。可以说,他们走的是亲民路线。

四川比较特别,它是属于一个可以自产自销的地方。上文提到的广西、福建,他们当地人喝花茶的人并不多。四川不是,四川当地茶馆文化很兴盛,主要就是喝花茶。所以四川的花茶,高档亲民两者兼具,产品线更为丰富一些。

Q:请问老师您今天发的微博,那是两种不同的茶一起泡的吗?请问哪些茶可以这样一起喝,味道怎样的呢?

?多说那确实是两种不同的茶,我今天先喝的一款十年的宫廷普洱。喝到快没有味道的时候,又找了三四根好一点的生普,放到一起继续泡。一方面茶气就上来了,另一方面熟茶又中和了生普的含量。虽然不太讲究,但我觉得这是种挺好的喝法。

客观来说,中国饮茶之道是一种自然之法,倒不必拘泥于形式。大家也可以尝试各种喝法,这也是一种玩儿的过程。其次这个也符合一些科学道理,两种茶在一起确实能够柔和、中和很多东西。

Q:二十多年的安化茯砖,喝起来就是陈化的味道,感觉都已经有点碳化了,这样的茶还能喝吗?黑茶存放多久最适宜喝?金花在五年内功效最强么?

?多说茶的原料与存放的环境都很重要,不是说年龄越老就越值钱。如果这款茶只剩下陈化、碳化的味道,那很可能是茶的原料与储存的环境都不太好。

无论别人怎么夸这款茶,只要自己喝着不舒服,那就不要再喝了。黑茶如果质量比较好,存放十年、二十年也是可以的。年头老的茶内含物质容易减少,但还是会有醇滑顺的感觉。

但不见得,二十年的就比十年的要好喝。客观的讲,应该叫各有特色。就像人生的不同阶段,你说二十岁更美还是四十岁更理想?各有各的欢喜,也各有各的忧愁罢了。但大家一定要记住,茶不是越老越好。金花的问题也是如此,茯砖一般存放五到十年也就可以了。

Q:喝到一款梅家坞龙井43,喝后锁喉是什么情况?

?多说茶树品种占一大半,工艺占小一半,还有可能是与您的身体不太合,如果锁喉了,身体不舒服了,那这款茶就不要喝了。

Q:用云南白毫做出来的白茶还有存放价值么?

?多说白茶火了之后,由于工艺简单好复制,所以很多地方都学着做白茶。但是坦白讲,还不够理想。首先云南的天气、湿度、温度,都跟福建不同,所以在云南的做法跟在福建的做法就不能完全照搬。其次,茶青的试制性也有问题。云南白毫,不见得适合做白茶。

中国茶界现在处于大交流的状态,导致六大茶类相互融合,技术之间相互借鉴。我想总体繁荣是好事儿,但是十年之后哪些工艺还能立得住,哪些市场还能接受这些新工艺,那就不得而知了,咱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Q:泡了一款10年的班章生普,香气很高,但是茶汤除了苦,没有其他味道,这正常吗?正常情况下老生茶应该具备什么口感?

?多说苦是茶的特点,但是只有苦味是不对的,该有回甘有回甘,该有果香要有果香。今天早上恰巧我喝了一款老生茶,跟您分享一下口感,首先汤色是红色的,很润,茶汤偏甜,而不是苦。普洱茶气虽然比较霸气,但还是要有醇滑顺的感觉。

Q:同是生普,同是新茶,为何喝某一款胃会不舒服,喝某一款就不会。是茶青问题,还是制作工艺?

?多说这个问题我们之前推送过相关文章,点击右边的文字即可跳转。喝了这种茶,竟然会胃疼?!

「·聊器·」

Q:新买的瓷壶、瓷杯,怎么开壶、开杯好呢?需要用水煮吗?

?多说瓷器,比紫砂器、陶器更好打理。如果家里有专门开壶的锅,洗干净后煮一下就可以了。没有专门开壶的锅,也可以用热水烫一烫,泡一泡茶,让它预预热。但保养茶具的核心,是一定要经常用它。茶器具,越用越好用,越用越顺手,越用也越好喝。无论是紫砂壶、建水陶、瓷壶,都是如此。所以我建议您,买回来就要多用。

「·聊事·」

Q:老师好,之前听过一句关于泡茶的说法“一位好的茶艺师能将每一泡茶汤泡出相同的汤色与口感”,这句话是否合理?您怎么看?

?多说您指的是同一款茶,不同的道数,一冲二冲到五冲都能泡出相同的口感,是这个意思么?我觉得这个不合理,也不现实。

茶每一冲都应该是有不同的状态,中间的步骤有中间的充沛,到尾声的时候有尾声的余味。我觉得每位好的茶艺师,是应该让茶展现出茶应有的状态,而不是让茶呈现出我们所需要的状态。

Q:现在业内做花茶时还分气质花和体质花么?您认为如何区分窨制花茶,后加花调饮,和加香精花茶。

?多说这个问题还挺敏感的,我个人认为您的问题总结起来就是:花茶如何分辨好坏。花茶是用花香与茶香去结合,所以首先要香味自然,香要入水。香一旦不能入水,那这个茶一定有问题,一是添加香精,二是工艺不好。

比如打开一罐茶叶,香气扑鼻,很讨喜,但是喝起来味道寡淡,跟闻到的香气不成正比,那这款茶很有可能就有问题。所以想分辨茶的好坏,一定要靠喝,茶不是用来闻味的,也不是用来熏香的,一切都要以茶汤最终反映的问题为基准,这样选出的花茶就不会有太大的误差。

至于气质花和体质花,则是根据鲜花内芳香物质的形成和挥发速度、浓度等特征来做的一种分类方式。其中,像茉莉花就是气质花。而白玉兰、玳玳花等就是体质花。

Q:请问老师六堡茶的新茶怎样评判才有存储价值?

?多说首先来讲如果您买的是个大品牌的,那还算是有保障的,六堡作为一个常年出口的品种,是在中茶系统控制内的茶,所以大牌子的茶还算可信。如果自己找小场子的茶也行,有几点需要注意。首先要看原料是不是在产区之内,原料等级是不是够好,六堡有用二级料三级料的四级料的,原料不能太粗,我个人觉得,要能够到二级料的六堡茶那还有价值的。六堡本身就不是特贵的品种,现在没真正炒起来。稍微买一个好一点的,也有存起来的价值。

Q:有时生普在泡第一泡时闻着有淡淡的酸味,但喝茶汤里没有,这是生普在陈化过程中正常的反应吗?

?多说我把这种酸味形容为梅子香,您看看是不是这个味道?当然每个人的味觉储备都不一样。闻着有,喝起来没有,这也算正常。如果您跟您的生普一起成长,您会发现他的变化很大。

普洱茶很有意思,买的时候,喝着可好了,等过一段拿出来再喝,心凉半截,这茶怎么不好喝了呀?跟原来不是一个味儿了。这种情况我就碰到过,那这时候,您不要慌,因为茶在存放过程中的变化曲线,其实是呈螺旋上升的状态。它并不会在每一个阶段都好喝,不是说第二年一定比第一年就更好喝一些,下个月就比这个月强一些。它可能变化很小,微乎其微,甚至有一段时间是往下走了一点。但是总体的趋势是向上的,

所以您现在感觉到这一点,我觉得是正常的。

Q:黑茶的茯砖在安化当地发花的品质好吗?是否比不上在陕西泾阳发花的?需要陈化多少年的茯砖才好喝?

?多说解放前是将湖南的黑毛茶运到泾阳发花,解放以后,湖南安化地区经过试验,也能够发花了,于是在五零年前后黑毛茶就不再运往陕西了,而是在湖南进行发花。后来黑茶火起来了,陕西又要挖掘这件事,陕西南部能够自己产茶,于是就用自己的黑毛茶,然后发花。所以现在是陕西茶陕西花,湖南茶湖南花,各自都分开做成不同的品牌了。两个产地的茶我都喝过,各有特色,都还不错。茯砖的陈化年份需要三到五年。

Q:生普口感不苦不涩,低香,很柔,还有些许熟普洱的味道,这是为什么呢?与工艺有关还是树种有关?

?多说您前面说的比较像是冰岛,但是不会有熟普的味道,生普口感会比较烈。茶树、茶青主要决定了茶的品质,其次才是工艺,不好的茶青,老师傅做出来的,也不会好喝到哪里去,但是用好的茶青,你让普通的制茶工人做,也不会太难喝。所以还是树种、茶青比较重要。

Q:茶喝多了,钙真的流失么?

?多说没那么严重!这个问题我专门问过医生。他说从方程式,生物化学的角度来说是有影响,但是医学上的喝多了跟咱们认为的喝多了的量是不一样的,他说喝茶喝到大量流失钙的这个程度,那就不是钙的问题了,而是你的肾就受不了了。所以说一般人是达不到那个饮茶量的。

Q:老师,有人把年限在3-5年,5-10年,10-15年的茶称为中期茶;有人把3-7年的茶也称为中期茶。甚至还有人认为,若从陈普与中期茶概念相似的情况看来,"贮存年限六七年到十五六年的普洱茶"亦可称之为中期茶,"因为它由原来的新茶经过多年干仓存放后茶多酚含量下降到28-20%,不管是从仓储,还是从品饮的角度讲,它都陈化得十分好。我不太清楚这些说法哪种说法更合理。请老师讲解一下,谢谢!

?多说普洱中期茶是个新概念,没出现几年。这个概念也不是大陆人提的,或者说是大陆人结合台湾人提出来。以前大陆大部分地区是不喝普洱茶的,除了粤语文化地区,十五年前谁喝普洱茶,基本没有。以前中茶系统的云南分公司,做出的普洱全部运到广州,再从广州运去香港再去台湾。

大陆这些年普洱才开始火了起来,我经常去港澳台地区出差,这些地区很早以前就喝普洱,他们没有陈年普洱和老普洱的概念,他们叫远年普洱。我与跟老茶楼的老板聊天,他们说普洱需要陈化,不陈化不能喝。至于普洱生茶,他们认为是半成品!

普洱就分成两种,一种是能喝的,一种是不能喝的。三到五年是一档,五到十年是一档,三到七年是一档,何必要分的那么细呢?这些个概念是立不住的,都是一些卖茶人做出来的一种噱头。把茶看的简单一些,才真的是生活茶的真谛。

Q:特级六堡茶的不足在哪?

?多说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可能甘甜度上会差一点,我觉得我理想中的六堡茶,是二级料比较好一些。

Q:请问老师,荒茶和野茶有啥区别?有什么高下之分么?

?多说这个问题我们之前推送过相关文章,点击右边的文字即可跳转。你喝的白茶,到底都是拿什么做的?

戳这里看上期

多聊两句丨解读《茶谱》第五讲:茶谱中的朋友圈金句

往期精华

直接戳字↓

防雾霾▎夸茶▎提神▎香型▎铁观音

以茶解酒▎玩游戏▎香港茶文化▎慎饮

开茶饼▎黑盏▎“茶道没落说”▎采茶女

花茶▎送礼▎保质期▎盖碗▎茶*芳名

品茶▎生活▎茶疗▎茶中成分▎喝茶胃疼

黑茶▎茶漏▎虎丘茶▎水汆儿

茶圣▎紫砂壶▎洗茶▎禁忌▎茶器具

芳名▎品茶▎慎饮▎命名▎白茶茶青

小青柑▎白茶起源▎铁观音前世今生

故宫喝茶秘境▎宫廷喝茶▎泡茶之水

十五首唐代茶诗▎办公室泡茶▎焙火

茶筵视频▎石阡苔茶▎白茶茶青

茶礼▎小罐茶▎明前茶、雨前茶

大口or小口?▎《茶之书》▎官场喝茶

茶筵视频▎石阡苔茶▎澳门茶楼▎误区

《随园食单》▎陆羽朋友▎白茶焙火

误区▎命名▎白茶▎喝红茶▎焙火

活动照片▎野茶▎趁热喝茶▎黑茶

金瓶梅▎茶文化博物馆▎澳门老茶楼

即可看到相应文章,更多内容未完待续!

点击下面的数字

「03」「06」「09」「12」

「15」「17」「20」「23」

「25」「29」「31」「34」

「36」「38」「41」「44」

「49」「52」「53」「62」

「63」「70」「72」「75」

「76」「81」「86」「87」

「92」「97」

编辑:硕硕

校对:齐航

摄影:阿昭

做图:静平

杨多杰,“多聊茶”创始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城市史地文化及历代茶文化。“中华茶人联谊会”特约茶文化讲师,多家电视及广播节目撰稿人、顾问及常驻嘉宾

出版作品:《北京秘境》、《北京秘境2》、《北京深处-地铁沿线的75个尘封秘境》

曾在《世界博览》、《时尚旅游》、《精品购物指南》、《中国国家旅游》、《中华遗产》、《旅行家》、《社区》、《Timeout》等杂志撰写历史文化类专栏文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