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兰花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理钊想起了那朵白兰花 [复制链接]

1#
那些偏方能治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719/4658934.html

第一次看见白兰花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一年的初夏我出差到苏州,一大早走在缭绕着薄雾的老街上,看见一位清秀的小女孩,拎着一把月白色的吊钟一样的花儿在卖,每一朵花上穿了一根别针。我问她这是什么花,她用夹带了吴侬口音的普通话说,是白兰花,很香的。买一朵罢,戴在身上,放在口袋里,一身香气的。不知道为了什么,就在那天早晨,我平生第一次也是惟一的一次花一角钱,买了一朵小小的白兰花。只是我没有照女孩的介绍戴在身上,或放进口袋里,而是用手捏着花柄,轻轻地旋转着,一遍又一遍地看那皎洁的月亮一样颜色的花瓣,于不知不觉中走过了那条窄长的、石板铺成的老街。


  差不多二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当我读到也果的散文集《钉在风中的钉子》(下称《钉子》)时,我忽然想起了那朵小小的白兰花,洒满了一街香气的白兰花。
  在散文创作中,抒情常常是人们对它的普遍的要求,尤其是近五十年来,直接地表达作者的热烈的喜好,在经散文大家杨朔首创,并由文学界里那只看不见的手的强力推行之后,纵情地吟唱、热烈地赞美和激情的抒发式的风格,便成为了一种模式被固定下来,成为散文创作的正统观念和主流手法。确切地说,我也是“吃”着这种模式长大的人。所以,刚一读到《钉子》时,自然也就被作者那冷静的笔调,冷静地有点清凉的文字所触动。《钉子》中共收录了六十四篇文章,在这些文字中,读者很不容易感受到热烈奔放的情绪,甚至连带着温度的辞句都不多。然而,细细地品读之后,却又能从中得到一种内质的感悟,也许这正是使我想到白兰花的原因,即冷香暗露。“音乐顺着梁柱一路攀上了楼顶,又在耳畔散花似的扬开了,撒得到处都是。风从撩起一角的竹帘处努力地钻了进来,……顺势撞响了飘挂着的一串串的风铃。那些叮叮铃铃的声音在这个清静的茶馆里不时地穿梭,就像面前那两位殷勤俊秀的姑娘。”(《青藤茶馆》)这了了几百字里,写的都是具有动感的事物,音乐、风、铃声,还有不断走动着的服务员,然而读来却使人感到无声的沉静,这就是作者笔下的景物。而在《乡村生活》中,作者的笔调更是冷得有些凝固之感,在作者笔下的乡村里,你看不到走动的人物,没有喧嚣的场景,更没有现代乡村里已经拥有的电视、VCD等无处不在的商业化气息,有的只是白描和写意式的水墨样的文字,从中表达出了乡村精神中质朴、守旧、单调和沉闷的一面。
  散文自然是要写人写物写景的,这是一种表达的依借和寄托。也果在写作这些景物时,却很少写到他们自身的情节和故事,即便是写到人物时也常常如此。特别是在描写自然界的景物时,作者不去写它们外在的具有色彩的东西,而是用自己的目光盯住它们,反复地、多面地观察,然后将己所理解的意像赋予它们,给它们以形状、以动作,甚至以思想,集子中《风的传说》、《声音》、《日常生活》、《想像树的生活》和《方块字》等,都体现了这种写作手法。在《风的传说》中,作者用了六节简短的文字,对风的动作、风的性格和风的情愫进行了想像式的描写,给人一种书面上的文字也在飘动的感觉。而这,这正是也果散文创作中的一个特点,对于丰沛想像的叙述,使得文字飘逸着一种灵动。但这种灵动并不是无根的浮萍,而是在灵动之中蕴含着硬质的哲理感悟和对事物本质的发现。例如关于风,作者在最末的一节中写道:“风的消息总是来得最快。喜欢热闹的风,顶爱在路口处聚集,于是,风的力量总是这样无意间被集体制造。无形的风,其实,有声。”读后使人想到了人言可畏的“议论风声”。而在《声音》的最后,作者则用滴滴答答的钟表声,揭示出声音也是一种生命的消耗剂这一命题等。
  在《钉子》中,有些文章显露出了作者冷静而又散淡,细细读来却又给人以沉重感的写作风格。最能表现这一特点的是《下午》。“下午的光线有些倾斜。时间不知什么时候就蹑手蹑脚地走过去了,就像一只悄无声息的猫。”文章就是在这种冷静的叙述中开头,然后依序写到了沿街看到的盲道、理发店的广告词“刮脸”、十字路口的警察执勤、女人吵架、车站牌柱子上的寻人启示、公共汽车上的女子等。作者用着不带情感和色彩的笔调,细致的文字,把一个下午平静地铺展开来。初读文章,感觉有些琐碎平常,文中出现的人物,包括作者自己,都是散淡的,内心深处的意识,早已像早晨的雾霭,随着太阳的升起而散去了,语言、行为似乎都是不经意间而来的。然而,细细地品嚼,才会发现作者要表达正是这种散淡的平常,人生的时间就是在这种平静和不经意间悄然而去,人们没有注意到这个下午,没有感受到它的存在和意义,“下午像一朵花儿,在眼前开放,可是声音一样跑来跑去的香气也没人闻到,很多人都装出从来没有见过它的样子。”可是,当一个个下午堆积起来,才会发现自己的一生也悄悄地临近了下午。这种风格,使我想到了周作人散文创作的后期风格,恬淡而又平实。所不同的是,周作人的恬淡最后指向的是悠闲的逃避,而《下午》的指向却是唤起对时间的,也就是对人生的珍惜。读过《钉子》,就会发现文字中散落着自然主义、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色彩,透露着人文关怀的因子,于冷静中使人感受到了温暖。然而,不论是在文本本身,还是于内在精神上,《钉子》也还存在着些许的缺憾。在文字上,作者那种回复往还的复调式的语言,读起来需要有一种耐心才行。在有些文章中,也许是因为大多是着意于对想像的描述,因而还有一些繁枝蔓节。而在精神内质上,还缺少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阅读和理解,所揭示和展现出的哲理意蕴显得有些浅白。这表明,在创作上,作者仍然处于成长期和定型期。但是,尽管作品中存有些许的不足,可作者所显露出来的创作手法和文学知觉,在当下散文写作的视野中,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就像我初次看到的白兰花。所以,我相信,随着精神的成长和创作的成熟,也果的散文也必定会像一朵绽放的白兰花,盛开在散文园地里的。也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