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兰花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海闲话弄堂里的叫卖声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久治不愈原因 https://m-mip.39.net/nk/mipso_4861589.html

叫卖声

今天我们讲的话题是:说说你过去最熟悉的弄堂里的“叫卖声”都有哪些?

弄堂里的“叫卖声”当年我们住在弄堂里,从早晨到晚上,都常会听到一些“叫卖声”。

有卖花的,“栀子花白兰花”,伴随着花香而来;有卖小吃的,“桂花赤豆汤,白糖莲心粥”,“臭豆腐干”,“荫凉绿豆糕”,“五香酱牛肉”,“香炒热百果,香是香来糯是糯”,“火腿粽子”,“猪油豆沙百宝饭”,让小囡都馋得要流口水。还有卖“包开西瓜”、“沙角菱”、“三北盐炒豆”、“光明牌棒冰”、“爆炒米花”,形形色色,至今依然记忆犹新。

从江南江北各地来的小吃就争相呼吆,本地人卖“擂沙圆、糖粥、熏肠肚子”,苏州人卖“甘草梅子、盐金花菜、小虾米豆腐干”,广东人卖“鱼生粥、云吞面”,宁波人卖“鸭膀鸭舌头”,苏北人卖“椠光嫩地栗、麻油馓子”等等。

有收旧货的,如叫“洋瓶碎玻璃调自来火,收鸡毛,收纸锭灰”的。凡是百姓需要的,修修补补都服务到家。“箍桶哎”,“补碗噢”。棕绷坏了,就有“修棕绷”的叫声;菜刀钝了,就有“削刀磨剪刀”的叫声,外国人也来“轧一脚”(掺和进来),他们有电动的磨刀器,自己叫着“外国人磨剪刀”;洋伞经常要坏,就有十分规范一致的好听的叫声:“修洋伞!”

记得年我初订《青年报》时,看到有一幅漫画,画的是教室里一个历史老师在问一个站起来的学生:“伯夷死在哪里?”学生惘然不知,这时窗外忽然传来“修洋伞”的叫声,学生马上回答出来:“首阳山。”

从这些天天听到的“叫卖声”中,足见上海人“扳节头过日脚”的“做人家”。

(节选自《妙趣横生上海话》,上海大学出版社)

扫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