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兰花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些声音让你泪奔好几代苏州人的回忆,你 [复制链接]

1#
治白癜风要花多少钱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30708/4206032.html

“雪碧瓶——可乐瓶——报纸硬纸板——”

“阿有坏格冰箱、彩电、洗衣机卖特”

“阿有旧货换铜钿,阿有坏格洋瓶碎玻璃换铜钿,破皮头烂棉花换铜钿,肉骨头、牙膏壳子换铜钿”

你有多久没听到这些或悠扬、或简短的声音了?记得小时候伴随着我们每天下午入睡的,除了门口大槐树上的蝉声,就是这些飘飘荡荡的吆喝声。此时,家里的那些瓶瓶罐罐都会被长辈们一股脑的扔出来卖,用来贴补家用。

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这些叫卖声没了。只是偶尔能在路上看到一个收废品的人,不过他们已经不怎么叫卖了。

在物价飞涨的今天,收废品这个行业已经渐渐没落,上个月卖还5毛钱一斤的报纸,这个月就变成4毛钱了,整整21斤旧报纸,拎在手里沉甸甸的,也只卖了8块4毛钱。

不少收废品的为了生活,不是改行了,就是不得不去做些别的工作,建筑垃圾、搬家、送货来贴补家用。

除了收废品,记忆里的不少叫卖声已经很久很久没听见了。记得那时,苏州人只要听到不同叫卖就知道几点钟了。

吃过早饭,九、十点钟的辰光来了卖点心的:“甜酱瓜嘞萝卜头嘞”;

晌午,“阿有坏格粽绑修作”;

到了下午,“修洋伞”、“削刀,磨剪刀”;

倒是记得以前到傍晚5点半时,会有人骑着三轮车卖苏大食堂的点心,悠长地喊着“苏大蛋糕袜底酥杏仁酥饼干—锅巴”,很准时;

晚上,“火腿粽子五香茶叶蛋”.......

老苏州的日子就在这些响亮悠长的叫卖声中悠哉悠哉地过。

“笃笃笃,卖糖粥,三斤核桃四斤壳,

吃子你格肉,还子你格壳。”

一听这熟悉的童谣,可就勾起了苏州人童年的甜蜜回忆。

过去苏州有一种卖糖粥的器具叫“骆驼担”,可把灶具、碗盘、食物全放在担子上。小贩一边挑着担一边敲着梆子,发出“笃笃笃”的声响。

还记得小时候每当听到这“笃笃笃”的声响,就会激动得不得了,赶紧找大人要零花钱,因为这意味着,“卖糖粥”的来了。

“削刀,磨剪刀”

在那一声“削刀~~~磨剪刀”从街巷里穿进穿出的时候,常常会有小小恶作剧的孩童齐声地跟一句:“奶油——鸡蛋糕”,倒也是非常押韵而且朗朗上口。但是要问这奶油鸡蛋糕和削刀磨剪刀有啥子关系?大家都说不出个所以然。

“阿有坏个棕梆修哇,

阿有坏个藤梆修哇”

以前小的时候家里人都睡棕绑床,床睡起来比较硬,但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于是也就经常看到有修棕绑的人的叫喊声。如今大家都睡起了席梦思,小年轻应该已经不知道棕绑床为何物了,而这个行当从事的人也越来越少。

“甲鱼壳,长头发”

一般家里有女孩剪过的头发,都舍不得扔掉,因为还能用来换点钱。本来被妈妈剪了头发心情很低落,可用头发换来的钱买到冰棍儿的那一刻,一切不愉快都烟消云散。这样的体会,恐怕男孩子少有吧!

“啊要卖格赤豆棒冰奶油棒冰”、

“断棒,炀脱半分一根”

小时候1角钱可以买一根冰棒,5角钱买一根雪糕。装在一个大大的泡沫箱子,架在自行车后面,用棉被裹着。虽然只是简单的糖水味儿,但能吃上一只就是最大的满足。

“修洋伞”

过去人们使用的雨伞,不管是纸伞,还是布伞,都是用竹子作伞把和骨架,日子久了伞顶破裂,骨架易折断,所以常常需要修补。修纸伞顶比较简单,在破洞处涂上桐油,贴一块用竹子作原料造的纸,再涂一遍桐油即可。

“栀子花白兰花”

一种是叫卖,一手提着花篮,一边在喊:栀子花~白兰花!一口嗲答答糯叽叽的苏州话,在街巷里响起,好像还带着花的香味。还一种是坐卖,路边一个老太、一个浅竹篮、一张浸湿的蓝布,上面放着串成扇形的茉莉花,一段细铅丝穿着两朵白兰花。

“pong”

炒风箱呼呼地响着,黑乎乎的炉子在火里转,小伙伴们都会在边上等着“爆炸”。感觉爆米花就要好了,边上的人就立马缩到角落捂着耳朵。“pong”一声,满满的美味就炸了出来。

苏州人记忆里的声音原来这般有趣,听一听,忆一忆,还有哪些叫卖声是小鱼没有提到的,快来评论区告诉小鱼好咩~

本文来源

乐活6点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