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兰花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栀子花白兰花她们可能是上海滩最后的 [复制链接]

1#

说起上海,怎么能少了

那一缕淡雅的清香

“栀子花、白兰花五分洋厘买一朵”

对于土生土长的上海小囡来说

这是儿时最清新的记忆了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

这样的叫卖声渐渐隐匿

如今,在整个上海

还在坚持卖栀子花、白兰花的

只有十几个人了

她们大多都已经七八十岁

这些人可能是上海最后一代卖花人

淮海路思南路口的王慰音阿婆

“卖不掉,与其枯萎,就送掉吧”

自从五十岁从上海无线电三十六厂磨工岗位退休后,王慰音就寻思着干点什么。老伴去世后,一人在家的她颇感寂寞,又不想介入三个子女的生活,于是,喜欢花的她索性卖起了花。

王慰音说,“卖白兰花好,不与人相争。”一晃,她的“卖花工龄”已有二十余年。

花季里,风雨无阻,每天一早8点出头,王慰音就带着小板凳坐到淮海路思南路口,到晚上7点多收摊。

她几乎不留花朵过夜。“卖不掉,与其枯萎,就送掉吧。”于是,淮海路上,南来北往的人,在暮色将尽时,是有可能在思南路口被赠予一身清香的。

王慰音说,自己卖的不是花,是寂寞。卖花不为钱,主要是想找人说说话。连续几年,阿婆都把卖花的部分收入,捐给红十字会。

“我可以卖花,就不想不开心的事情了,虽然有时候辛苦一点,但是只要开心,我就不会生病躺在床上,不会成为国家的负担。”

总在第一八佰伴一号门卖花的陆阿婆

一边挣零花钱一边交新朋友

常驻淮海中路茂名南路路口的马阿婆

20多年前下岗失去生活收入

机缘巧合开始卖花

新市北路万安路路口的李阿婆卖花

最初是补贴家用

久而久之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淮海中路上的徐忠意阿婆

月收入不到两千元

却每天用梳子蘸水把头发梳理整齐

阿婆说:白兰花一串3元,茉莉花一串5元

不管是谁来买花价格都如此

而这,也成为老两口最重要的的经济收入

阿婆早上十点出门卖花

虽然穿着朴素,但出门前

总要用梳子蘸水把头发梳理整齐

买花的人多时

老两口每月收入能有两千多块钱

但七八月份,天气热,上街的人少

即使早出晚归

每月也只能赚到一千多块

花期从5月到10月

这段期间里

阿婆的生活就这样重复着

哪怕是高温或台风天

也是不能耽误的

这几年,买花的人越来越少

年轻人觉得白兰花略显土气

不愿意把它戴在胸前

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上海人

也只会偶尔来买一两朵

阿婆说:

明年,也许就不再来了

白兰花与上海的故事

如何延续?

昨天,因为一场名为“城市香气”的主题活动,分散在城市各处的卖花阿婆们难得集聚,带着深深印在市民心中的上海味道与更多年轻一代“打照面”。

虽然“卖花阿婆”出来卖花的理由各不相同,但王慰音阿婆的一句话,似乎代表了大家共同的信念:“今生卖花,来生漂亮”。

活动主办方表示,听到如此美丽的口号时,他们也特别希望将这份带有海派特色的“好口彩”传递给更多人。

8月29日至9月6日活动期间,将有两千朵出自卖花阿婆之手的白兰花在九六广场赠予市民。

阿婆们或许无法准确表达出岁月变迁下白兰花之于她们的意义,但在未来一周,她们手中这些承载着上海多年记忆的“小小接力棒”,或许将收获一大批同样喜爱它们的人。

你在街边买过白兰花吗?

上一次买花是什么时候?

欢迎和我们分享你的白兰花记忆

    

上观号作者:上海长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