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兰花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翠盖荷从清代兰花书籍到现代争议不断的品种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是怎么得的呢 https://m.39.net/baidianfeng/qzzt/bdfzyyq/

翠盖荷,这一品种由光绪庚子年间(年)的冯长先在浙江绍兴选出,并栽种于邵芝岩的粲花室中。它亦被称为“盖荷”或“文荷”,是兰花界中备受瞩目的一个品种。

特征:

翠盖荷的新芽呈现出青紫色,叶姿半立并略带上翘,其叶片短矮而肥阔,叶稍紧抱着叶柄。根基部分细紧,而中前部则较为宽阔,顶端略呈圆形,并拥有调羹型的叶兜。中心叶片的前端微微向内弯曲,呈现出一种扭曲旋转的姿态,颇有些像绿云的花叶。叶片的宽度在0.6至0.8公分之间,长度仅8至2公分,颜色藏青色并略带光泽,叶面光滑,而叶脉则并不明显。

花蕾呈现圆滚滚的形态,颜色紫红色,如同豌豆一般。苞叶为青紫红色,深紫筋纹能延伸至顶稍。苞片圆阔,颜色淡青绿色,并布满白沙晕。三枚萼片滚圆而短小,根部极细,肉质厚实,花被滋润并呈现出有光泽的翡翠玉色。基部带有紫红色条纹,瓣端略微放角,前缘向内稍卷。中萼片向前俯仰,覆盖在蕊柱和花瓣之上,副瓣则向下微抱。捧心圆大而肉厚,内面有紫红色蝶化条斑,两捧瓣微微合拢在蕊柱左右。大圆舌紧贴蕊柱,颜色如白玉,舌面有U型红斑,鲜艳夺目,并略微向后卷挂。

翠盖荷具有极高的抗逆性,出芽和出花率都很高。其花莛并不高,仅2至4公分长,且易生出双头。在春兰的第一代品种中,翠盖荷以其微型的花叶而备受瞩目。

历史记载:

早在《兰蕙小史》中就有关于翠盖荷的记载:“亦名盖荷。光绪庚子冯长生选出并植于邵芝岩粲花室。其三瓣圆短、紧边,开磬口式,捧心亦圆大,舌大而圆,草型中矮而宽阔。”并附有黑白照片一帧,上有“翠盖亦名盖荷,光绪庚寅新种”的字样。

形态描述:

翠盖荷的植株属于中矮型草,其叶片长度通常约为5cm,宽度在0.6cm至0.9cm之间。这种草型的直立性很好,中心叶片常伴有扭曲状。底叶宽直且叶尖呈荷型草特有的钝头状,叶尖内扣且沟槽深邃。叶脚短而收脚紧实,叶缘锯齿极细。与宋梅相比,翠盖荷的叶片更为纤薄,但叶色却显得糯润并有光泽。新芽呈现翠绿色,且锋尖上带有细小白点,非常便于辨认。翠盖荷的花朵呈现出典型的正格荷瓣花特征,其花朵直径约为5cm,属于中型花朵。在花朵初绽时,其花蕾紧实圆润,色泽深绿并带有少许紫色沙晕,花苞的质地厚实。翠盖荷的花茎短而粗壮,通常高度约为6cm左右,甚至有艺兰高手的翠盖开花高度可达0cm以上,与草架齐平。花朵的颜色翠绿,外三瓣短而圆润,根部收束细致,瓣内厚实,放角缓慢,色泽翠绿且质地糯润。三瓣花瓣呈拱抱状,内捧为标准的罄口捧,大圆舌,舌苔上有大半圆形的圈状暗红色斑。翠盖荷的罄口捧型态工整,与荷瓣花相映成趣的大圆舌共同构成了中宫的圆整之美。总的来说,翠盖荷的植株叶姿秀气、花朵端庄,色泽翠绿且香气四溢。遗憾的是,花朵开放一周后,其圆舌部分会出现略微后卷的现象。

关于翠盖荷的历史记载,存在一些争议。光绪庚子年(年)和光绪庚寅年(年)这两个时间点在书中同时出现,引发了兰人们的热议。经过辩论,形成了三种观点:一是认为文字记载经过校对无误,可能是图片上的文字出现笔误;二是认为这两个时间点并不冲突,可能是光绪庚寅年由其他人选出并拍照留念,后于光绪庚子年卖给冯长生;三是少数人认为这品花由冯长生于年选出并在年植于邵芝岩粲花室。而由此引发的争议焦点在于发掘者的身份。根据第二种观点,这品花并非由绍兴商人冯长生发掘,而是在四明山由兰农胡七十掘得,后卖给冯长生。这一说法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但究竟谁是真正的发掘者?今人牟安祥老先生在其兰花专著《兰蕙纵横》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指出,关于“翠盖”的选出人,目前存在两种说法:一是冯长生,二是绍兴贾山头村兰农胡七十。然而,如果“翠盖”是由胡七十选出,那么其子胡华元先生不可能对此毫无记录,因此这种说法似乎缺乏充分依据。此外,冯长生作为绍兴棠棣的兰农,与其他多户兰农共同采兰、养兰、卖兰。他在兰花界的成就也得到了《绍兴兰文化》和马性远先生的《兰乡棠棣》等著作的认可。值得注意的是,“冠春”和“奎字”这两大名品也均由他选出,但这些记载中并未提及他在上海经商的经历。尽管如此,这并不排除冯长生后来可能前往上海经商的可能性,但这显然是在他选出“翠盖”、“冠春”和“奎字”之后的事了。

尽管目前仍存在一些争议,但这无疑为这品花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对于我们现今的兰友们来说,了解这些历史细节和不同的观点,无疑能更深入地领略这品花的魅力。在探讨和交流中,我们也不必过于执着于某一观点,而是应当欣赏并尊重不同的见解。再来看“翠盖”的命名与蕴含的意义。在兰花的相关著作中,关于“翠盖”的详细描述并不多见,但《江浙兰蕙》一书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记载:“在花开之后,其色泽宛如翡翠,且形似小巧而精致的荷瓣,因此冯(长生)为其命名为‘翠盖’。”然而,这种解释似乎更侧重于字面的意义,给人一种朦胧而意蕴深长之感。

值得注意的是,牟安祥先生在他的《兰蕙纵横》一书中,为我们揭示了另一种解读。他引用了《中华莲文化》中的内容,指出“翠盖”一词最初是指荷叶。在古代,人们常常用翠羽来装饰华盖,以此象征着尊贵与华丽。随着时间的推移,“翠盖”逐渐成为了荷叶的代名词。这种解读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让我们能够从多个角度来理解“翠盖”的命名与意义。

此外,古诗词中也不乏对“翠盖”的描绘。从晋代的潘尼、梁元的萧绎,到唐代的杜衍、宋代的苏轼与辛弃疾,他们都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翠盖”的美丽与高雅。这些诗词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学体验,也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翠盖”的理解与感知。

综上所述,“翠盖”的命名与意义并非单一而固定的。它不仅承载着兰花的美学价值,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探讨与品味中,我们能够更深入地领略这品花的独特魅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