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淄博张店区南定镇,现在住着一位92岁高龄的俄罗斯奶奶,中文名叫刘墨兰,俄罗斯名字叫尼娜。老奶奶操着一口流利的淄博“方言”,已经在中国生活了85年,被媒体称为在中国的“喀秋莎”。
年,尼娜出生于前苏联的沃洛格达省,母亲是俄罗斯人,父亲是中国河北人。当初是父亲在前苏联闯荡做生意,结识了她的母亲,并生下尼娜和哥哥刘振海。在7岁那年,全家人坐火车搬到了新疆伊犁,从此就再也没有回去过。17岁那年,母亲在军队当炊事员,尼娜经常去部队探望,冥冥中注定的缘分,情犊初开她结识了当时在国军服役的刘春书。虽然刘春书比她大整整20岁,但没有什么能阻挡他们在一起。
结婚之后,刘春书对尼娜很好,也改了中文名“刘墨兰”,取兰花高洁之意。后来日寇加快侵华步伐,所到之处皆是灰烬,父母和哥哥不幸死于战乱。刘墨兰随着丈夫一起四处辗转,漂流不定,建国后随丈夫回到老家山东淄博,之后便定居了下来。
刘墨兰一辈子都没有生育,和丈夫收养了一儿一女。在淄博定下来后,丈夫因为念过书,在村里当起了会计,也教过书,夫妻两人勤俭持家。虽然不富裕,但夫妻相亲相爱,在村里人看来日子过得比较幸福。后来,刘墨兰也有了中国的身份证和户口。
在家庭经济捉襟见肘的时候,刘墨兰也主动外出打零工挣钱,缝衣服、捡煤球,捡垃圾都干过。然而,就在儿女成家立业之际,68岁的丈夫却遭遇了病魔的侵袭,突然变成了瘫痪。刘墨兰为了给丈夫治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但依旧无计无事。为了照顾好丈夫,刘墨兰天天骑个破三轮车去收废品捡垃圾,靠在村里养鸡场捡鸡粪给丈夫买了台黑白电视解闷,要知道在那个年代,电视机可是天价。
自从丈夫瘫痪后,刘墨兰的日子就过得很苦,但她却是个乐观的人,认为能跟丈夫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丈夫瘫痪15年,刘墨兰就照顾丈夫15年,直到丈夫永远离她而去。
现在的刘墨兰老人已经90多岁高龄,前几年一儿一女也去世了,就一直跟儿媳妇住在一起,晚辈都很孝顺。虽然老人年纪大了,却还在坚持捡废品,拦都拦不住,“捡拾垃圾又不犯法,主要是锻炼身体!”
现在,村里给刘墨兰老人建立了贫困户档案,办理了低保,一年能拿到1万多元的补助金。当外人问及老人是否想回俄罗斯故乡,老人坚决摇头,说早已经习惯了在中国的生活,在这里才有她的亲人,自己是个中国老太太。
本文由古今历史看点原创,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