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泉州市鲤城区城管局了解到,位于浮桥街道黄石社区的古樟树公园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预计春节前可正式投用。
近年来,泉州市利用城市“边角”空地,见“缝”插绿,因地制宜建设口袋公园、小游园,尤其是将古树名木保护与口袋公园建设相结合,持续提升城市园林绿化环境,为市民提供了休闲游玩的好去处,也留住了美丽乡愁。
古樟树公园:
还原历史风貌展示风土民俗
已经多岁的古樟树
记者来到黄石社区的古樟树公园,远远就看到这棵枝繁叶茂的古树,地面、台阶都采用闽南透水红砖铺设,绿树与红砖相辉映,口袋公园雏形初现。
据了解,古樟树公园原为社区健身公园,占地面积约平方米,因公园内生长着一株树龄约年的樟树而得名。为更好地保护和发掘古樟树的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去年10月,古樟树公园正式启动改造,以古樟树为主体,铺设透水红砖,同时对周边环境进行整理,将其打造为开放空间。由于公园与周边道路存在高差,施工方通过增设台阶来消减高差,方便居民出入,层层台阶犹如水波纹荡漾开来,以此凸显“雨滴叶落,地起涟漪”的设计主题。
在景观方面,鲤城区城管局还邀请专家对古樟树生长状况进行评估,并提供可行性保护方案。“我们将先清除树干的蛀虫及黑蚂蚁等虫害,再拔除古树上生长的蕨类、藤蔓植物等,最后再采取施肥和滴入营养液等复壮措施。”鲤城区城管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道。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园将还原当地居民早期制糖、制作豆腐等风貌。“我们在清理场地时,发现了不少像石磨这类的生产工具,独具时代特色,统一回收后将加以利用。”该工作人员表示,接下来将利用回收旧物,重现当时的历史风貌,打造风土民俗的展示平台,并同步增设凉亭和健身器材,为周边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场所。
古榕公园:
旧时邻里相聚树下安逸闲谈
在鲤城江南街道锦美社区,也有一座以古树为主题的口袋公园,叫古榕公园。该公园内有一株树龄多年的古榕树,公园于年12月建设施工,去年2月完工,占地多平方米。
记者在改造近一年的锦美古榕公园看到,这里已对原有的空间进行梳理划分,更新场地设施,并利用闽南旧石板铺设场地,改善古树生长环境。在植物选择上,采用的是常绿和观花乔灌木结合,四季常绿,季相变化明显,搭配开花植物增加视觉享受。
鲤城区城管局工作人员介绍道,该地块坐落着的这株古榕树,其社会文化价值在江南新区古树名木中具有代表性,而古榕周边也生长有多株榕树,因此,公园围绕古榕开展设计改造,延续根脉文化元素。建成后的古榕公园,延续旧时邻里聚于榕树下乘凉、闲谈的安逸社区生活,为周边居民提供一处舒适的休闲环境。
“结合口袋公园建设工作,进一步改善古树名木生长环境,在提升古树名木浏览价值和管护养护等方面加大投入,使古树名木的社会文化价值得到更好体现。”该局工作人员说道。下一步,鲤城还将进一步拓展城市绿色公共空间,梳理街头绿地和闲置场地,为市民打造各类“小而美”的口袋公园,让城市环境更加宜居、生态底色更加靓丽。
部门:依托古树名木建设休闲空间
记者从泉州市城市管理局获悉,截至目前,泉州中心市区现存古树名木数量共株,其中一级古树株、二级古树株、名木23株,主要树种有榕树、重阳木、龙眼、芒果、白兰花、马尾松、龙柏、刺桐、南洋杉等。
近年来,为加强泉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泉州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经费,统一城市规划区内外古树分级标准,规范古树名木认定,开展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完善古树名木养护制度,采取科学保护古树名木、排查整治古树名木生长环境等措施,确保古树名木正常生长。
此外,泉州还进一步推动古树名木保护与利用工作,依托古树名木规划建设休闲空间,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古树名木资源,在挖掘提炼古树名木景观、生态和历史人文价值的基础上,结合周边市民群众文化休闲需求规划建设一批古树名木主题公园、休闲绿地,提升市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