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应该怎么样治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293352.html如果要让当代大学生评选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毕业论文一定榜上有名。
本来,最后一学期要操心的事就已经够多了:考研复试、春招、实习、和男女朋友分手……现在,还要被毕业论文狠狠地折磨一遍。
多少人离开象牙塔前谈的最后一场恋爱,是和毕业论文的相爱相杀。
多少人哭着说时光不老青春不散场,但一想到论文,恨不得就地毕业,再也不再见。
被论文折磨到快疯掉的大学生们/新浪微博
一般来说,毕业论文从选导师、定题、开题、完成初稿、完成终稿,到最后答辩,一般都有四五个月甚至快一年的时间。
比如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本科毕业论文是写于年的《亲迎婚俗之研究》。他对当时全国个地方的地方志书上的亲迎婚俗进行整理分析,用了约两年的时间写成论文,至今仍极具参考价值。
但年《劳动报》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90%的本科生写毕业论文只用了不到30天,有47%的学生甚至用了不到10天[1]。
看来,当代大学生的学术创作效率,比80多年前进步了不少,也比著名社会学家高出不少。
选题找得好,时间花的少
怎样能做到像当代大学生这样高效地做学术呢?首先在于选题。
选题直接决定了研究的价值,也决定要花费的时长。
台湾成功大学教授张高评在《论文选题的主客观斟酌》中提到了选题的六大原则:实用、兴味、前瞻、延续、陌生和适中[2]。
大佬建议的时间安排可能是这样的:大一掌握查文献查数据库的方法,了解到一篇学术论文的组成;大二,开始学习如何进行学术写作;大三,开始认真思考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大四,自然就有了心仪的选题。
但对于大学生来说,这个过程太漫长,太不高效了。
选题,哪里需要那么麻烦。找一个有别人的研究当参考模板、看起来又不难写的选题就可以定题了。
一个名为“狗屁不通文章生成器”的网址一夜之间火了起来,看它生成的文章,你就似乎能明白大学生写论文的心态
比如说,一篇题为《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研究火了以后,聪明的大学生选题高手们马上也写出了关于区块链在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P2P行业的应用的本科毕业论文。
更厉害的还有对大佬文章的衣钵传承。大佬写《中美 的背景、原因、本质及中国对策》,当代大学生就能写《中美 的背景》、《中美 的原因分析》、《中美 的应对措施》……
他们离“ ”最近的时候,可能是自己打工的咖啡店咖啡涨价了。但就是这样简单的经历,也能通过智慧的大脑一通操作,写出具有全球化高度的论文。
一个在咖啡店打工的学生,也能写中美贸易的论文
没看到大学生的毕业论文之前,你都不知道他们对学术界的理论这么熟悉。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理论,出现在学校食堂满意度的调查中,出现在新垣结衣为什么是宅男老婆的分析中,还出现在四川火锅和重庆火锅有什么差别的研究里。
在需要引用论文的地方,你总能看到安德森、布尔迪厄、福柯、齐泽克……的精神传人。能把自己都没读过的理论写进论文里,这才是真的实力。
就比如研究《红楼梦》的,一章《红楼梦》都没看完;研究英语专八考试的,自己都没考过专八[3]。
更有实力的大学生选题甚至不需要参考大佬,拿自己做研究对象就行了。
比如徐若瑄的硕士论文题目是《互联网时代艺人转型策略之初探性研究:以徐若瑄为例》,孙杨的论文题目是《第三十一届奥运会男子米自由泳冠军比赛技术分析》……
还有一位研究生,以自己为对象,写了一篇《失能的恐惧——一个研究生写不出论文的反思》。
张继科在天津科技大学答辩,硕士论文的题目是关于“乒乓球职业俱乐部营销战略”
可以说,在选题上的无限才华,让大学生节省了至少一半的写论文时间。
学会套用已有研究的大学生,开题只要一天就行,反正文献综述都是别人写过的。
而高度原创,分析自我的大学生,就把自己的心路历程完整地写下来就行了,还不用担心查重。
选对了题,写完文献综述也就是一两天的事。
deadline定得早,时间用的少
有了选题,写了开题报告,给导师看过之后就可以动笔写正文了。
有人提出了“快写慢改”的论文写作原则,也就是说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作品的原型,再不断改进。
也有人建议化整为零的游击战法,比如利用零碎的时间写作。研究发现,比起花大段时间著述的学者,每天写上半个小时的人平均发表的论文数量更多[4]。
但当代大学生开创了全新的写法:接近截止日期时才开始动笔,能拖到明天写的绝不今天写。
《中国青年报》一项关于毕业论文的调查显示,78.1%的受访者直言“赶制论文”的现象非常普遍,而50.7%的受访者甚至认为,本科论文已经不能体现出存在的价值[5]。
但是,当代大学生的坚韧之处就在于,即便如此,他们也不会让这样的个人情感占据上风,而是继续进行无私的学术创作。
哪怕没有导师支持,也创作不止。
一项针对某高校的调查表明,只有17.2%的导师每两周指导本科生一次及以上,大约一半的导师只在某些时间节点约见本科生[6]。
导师如果认真改,学生就要反复重写,大学生们的崩溃有时候也很矛盾/新浪微博
而越是高年级的本科生,越喜欢跟导师保持敬而远之的距离,只在必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联系导师[7]。
所以,写论文的过程中,大家都是靠着自觉和毅力,完成着论文。
尤其是到了最后一两周,更是决心爆发,开始动笔的时候。
一些学科的论文是需要大量的调研和实验作为基础
打开微博上的“大学生互填问卷超话”,可以看到写论文的大学生有多努力:
“走过路过的帅哥美女,请拯救卑微秃头少女”;
“诚信互填,有填必回”;
“康康我,题少好填不粘人”。
一般来说,当问卷样本抽样误差和置信区间在合理范围时,要代表整个群体的情况,最小样本量是,也就是要收到份有效问卷[8]。
为了凑够份数,当代大学生已经把